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路径分析【4】

吴鹏

2017年08月17日09:48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原标题:吴鹏: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路径分析

四、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路径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个讲话既表明了中央在香港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定决心,也指明了香港包括国民教育在内的未来各项工作的发展方向。

香港推行国民教育,应当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国民教育体制机制,建立起具有中国香港特色的、适合香港本地情况的国民教育体系。当前,应当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推行国民教育的决心,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民教育是涉及中小学生的国家归属感、认同感和国民身份认同的重大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国民教育历史上,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不容怀疑的教育主题。香港是中国的第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的命运同祖国紧密相连。香港国民教育的顺利推行,对于香港的繁荣稳定,对于“一国两制”方针的进一步实施与完善,对于祖国的早日统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香港国民教育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行。

当前,香港特区政府应当迎难而上,坚定推行国民教育的决心,这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自2012年“国民教育事件”以来,香港社会教育界在国民教育方面的争论较多,使得有些学生对“一国两制”的认识愈来愈模糊。对推动“一国两制”的爱国爱港教育不足,就会助长更多“本土”思想蔓延,继续影响香港市民的正常生活,不利于香港长远发展。

(二)坚决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增进国家认同

对“一国两制”存在着模糊认识和狭隘理解,是香港国民教育出现问题的深层次根源之一。因此,推行国民教育,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一国两制”方针。

“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由“一国”和“两制”有机结合的整体,始终居于主导和决定地位的是“一国”。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允许的。国民教育是“一国”原则下的国民教育,反对实施国民教育,称其为“洗脑”,是对“一国两制”的错误认识。同时,也要认清“两制”之间的差异,在尊重香港资本主义现实的前提下,采用香港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全面有序地推行国民教育,提高中小学生乃至所有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

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香港在国民教育中不仅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更要强调新中国是由中华民族构成的国家、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香港人与内地人并无区别,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分子。同时,不能回避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的问题要由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人一起解决。

(三)大力推行《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培养身份意识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法律渊源。香港《基本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是“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法律化、制度化。《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

香港推行国民教育,要加强《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对《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理解与认同。在《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框架内,提高香港青少年对于制度上的国家的认同感。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制度框架内,通过学习宪法,努力让香港市民了解大陆,增强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了解和认知。这对于香港形成遵守《基本法》、维护《基本法》的良好风尚,奠定香港未来繁荣稳定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四)科学创新国民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效率

国民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香港要采取课程与学科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校内外活动、发动民间组织力量等举措,深入而广泛地开展国民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归属感。

国民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香港人增加对中国的认识及认同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持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要创新国民教育的方式、方法,从灌输型向浸润型转变。要加强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关心、支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从国民教育的教材开发到课程的具体编排,将国家认同元素融入日常教育,以自主建构、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培植爱国情感。在课堂教学上,注意克服教育方式呆板灌输、教材内容简单幼稚的问题,透过多元化学习模式,引领学生在互动中自觉澄清价值概念,培养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与民族意识。(吴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会员)

[参考文献]

[1]曾水兵,檀传宝.国家认同教育的若干问题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30-33.

[2]吴玉军.论国家认同的基本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1):48-53.

[3]荣宝树.认识国情·情系家国·贡献中华:香港国民教育的路向[EB/OL].http://www.emb.gov.hk/index.aspx?langno=2&nodeID=5757.

[4]张鸿燕.香港公民教育的变革与发展[J].新视野,2008(5):85-86,90.

[5]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EB/OL].http://www.edb. 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cs-curriculum-doc-report/wf-in-cur/index.html,2012-03-13.

[6]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各尽所能,发挥所长[EB/OL].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4-key-tasks/moral-civic/BECG%203a%20MCE.pdf,2013-03-28.

[7]任琳琳.香港国民教育之路的回顾与展望[D].福建师范大学,2015:34.

[8]陈丽君.香港人价值观念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62.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上一页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