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2016年9月26日理论导读

【导读】胡鞍钢:三大战略保障区域协调发展

2016年09月26日08:5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独家连载】《习近平用典》

敬民篇 为政篇 立德篇 修身篇 笃行篇 劝学篇 任贤篇

天下篇 廉政篇 信念篇 创新篇 法治篇 辩证篇

【学习文选】《学习文选》:G20杭州峰会是引领世界的新起点

【学习路上】习总书记青海之行:脱贫攻坚再攻坚,不破楼兰终不还

 胡鞍钢:三大战略保障区域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协调是治国的统筹艺术,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平衡和推动作用。在我国协调发展的部署和举措中,区域协调发展是重中之重。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辽阔的国土面积和巨大的经济规模,决定了各地区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等发展水平很容易出现差距和不平衡。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详细】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把协调作为指导我国发展的重要理念,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依据。纵观我国发展历程,坚持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坚持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得出的历史结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和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协调发展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之初到50年代中期,我国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总结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以及“弹钢琴”等协调发展的经验。【详细】

 着力提高发展整体性

实现整体小康。整体发展就是全面、协调发展,全面小康就是整体小康。全面建成小康,重在“全面”,也难在“全面”:既要促进城市繁荣,也不能让农村凋敝;既要鼓励东部率先,也要让中西部快速赶上;既要大幅度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也要实现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全面小康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因此,“十三五”规划纲要把贫困人口脱贫摆在战略高度,强调着力补齐这一短板。全面小康的实现,要靠协调发展理念和举措。【详细】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更加注重区域分工合作。区域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一直是困扰我国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不仅造成资源要素在空间上的错配和效率损失,还导致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亟须改变这种区域之间缺乏专业化分工合作、过度同质化竞争的发展方式,促使各区域发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区域之间的协同,强化功能分工与专业化协作,贯通区域之间的产业链、价值链,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新格局。【详细】

 增强经济落后地区内在发展动力

破除市场障碍,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影响我国区域间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障碍主要表现为市场发育不全、交易成本过高、行政壁垒阻碍三个方面。破除市场障碍、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应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建立一体化的市场运行机制。应确立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消除区域市场壁垒和行政壁垒,形成对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格局,推动发达地区资本、技术要素与欠发达地区人力、自然资源相结合,促进落后地区快速发展。二是健全要素市场,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详细】

推荐新闻:


习总书记青海之行:脱贫攻坚再攻坚,不破楼兰终不还

习近平再谈绿色发展:“循环利用”之路该如何走?

习近平: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习近平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都说了什么

习总书记对军队改革再动员 为强军赋予精神动力

 
(责编:沈王一、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