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刘余莉谈“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文化”【3】

2016年07月20日15:4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在孔老夫子的时候,有弟子来问什么是孝?孔老夫子怎么回答的呢,他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够赡养父母就尽到了孝道,但是对于养狗、养马而言也同样是养,如果仅仅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怎么能够把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区别开来呢?所以,赡养父母最重要的是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恭敬之心、感恩之心。所以孔老夫子还说“色难”,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能可贵的了,有事情儿女去代劳,有好东西让父母先吃,你以为这就是孝了吗?意思是说这远远不是孝。

而养父母之心,除了尊敬父母之外,还要做到“父母惟其疾之忧”,也就是你的父母仅仅为你的疾病而担忧,完全没有必要为你任何事情而担忧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孝子。比如这个孩子在学校,功课不好,贪玩,父母会担忧,那就是不孝了。到了高中,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让父母担忧,这还是不孝。上了大学,开始下网吧,打游戏,让父母担忧,这仍然是不孝。走上了工作岗位,工作不认真负责,甚至贪污受贿,让父母战战兢兢,不知道哪一天被开除了,哪一天锒铛入狱了,这还是不孝。所以,我们从这里看,一个真正的孝子,他确实是一个完美的人了。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够让父母放心。

除了养父母之心之外,还要养父母之智。所以《孝经》上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父母培养了我们一回,并不只是希望我们在他面前端茶倒水,是希望我们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所贡献。所以,一个人在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的时候,这就是在尽更高层次的孝,这也是古人所说的“大孝孝天下的父母”。这是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是养父母之志。

还要养父母之慧。《弟子规》上也说,“亲有过,谏使更”,并不是说父母事事都是对的,他也有说错做错想错的时候,父母有过失的时候,并不是一味地顺从父母,而是要委婉地劝谏,一定要劝告他更改过来,但是,劝谏的态度一定是和颜悦色,“怡吾色,柔吾声”。所以要养父母之慧。一个真正的孝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

我们看,古人所讲的孝道非常全面,你把这些内容全都做到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孝子。这个孝的意义非常深广,“孝”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告诉我们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所以,真正把这个孝字做到彻底的,那就是庄子所说的,能够体会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人。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以孝悌为基础,向上提升,那就是互爱,也就是《论语》上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互爱再向上提升就是互助,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对别人有关爱的情感,当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伸出援手给予帮助,那就是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互助互爱之心再向上提升,那就是大同世界,这个在《礼记·礼运·大同篇》所描述的,这个大同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天下为公,这个天下不是一家人的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天下为公,选贤举能,我们把贤德的人,有能力的人举荐出来做国家的领导,讲信修睦,人与人之间讲求信用,睦邻独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使老年人都能够养老送终,壮年人得到一份工作,能够为社会服务,能够为社会所用,幼年人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那些鳏寡孤独,也就是老弱病残幼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够得到赡养和帮助,这样的一个社会,仍然是我们现在和谐社会要追求的目标。靠什么达到的呢?其实就是靠我们传统的价值观。这个是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延续。

社会教育就是道德教育的扩展。社会教育,比如说诗词歌舞、戏剧小说,包括我们现在的广播电视媒体,像我们的网络、微信、微博等等,其实都是社会教育的方式。都要秉持孔老夫子的一个理念、一个原则,那就是“思无邪”,不要引起人们邪曲不正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这些戏剧、歌舞、小说等等文艺作品、文学,都是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内容。比如说我们看音乐,孔老夫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们从中能够体会到,我们到底应该流行怎样的音乐?孔老夫子到了一个地方还没有看这个地方的政事办的如何,先听一听他们流行什么音乐,他就知道这个地方的民风怎么样了。所以,在《礼记》上说,古圣贤王治礼作乐,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的欲望,而是教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好恶之心,而返回到做人的正道上来(“是故先王之制礼乐,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群书治要·礼记》)。在《吕氏春秋》上也说,乱世的音乐,如果演奏木制、革制的乐器,它的声音就像打雷,演奏石制铜制的乐器声音就像霹雳,演奏丝竹歌舞这样的音乐,它的声音就像大嚷大叫,用这样的音声来动荡自己的心气,摇动自己的耳目,动荡自己的性情,是可以办到的,如果以这样的音乐作为音乐来演奏,想给人带来快乐,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所以,这个音乐,越是奢靡,人民越是抑郁,国家越是混乱,君主的地位越是低下,这也就失去了音乐本来的意义了。(“乱世之乐,为木革之声,则若雷;为金石之声,则若霆;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噪。以此骇心气动耳目摇荡生,则可矣。以此为乐,则不乐。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主愈卑,则亦失乐之情矣。”《群书治要·吕氏春秋》)所以,我们古人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告诉我们要听那些德音雅乐,而不能够听靡靡之音。

我们讲道德教育,并不是我们在这儿上了一堂课,听了一堂关于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我们就是受到了道德教育。其实我们每一天所接触的戏剧、小说、网络、电视、电影,现在我们说的微信、微博,其实每一天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传播什么样的内容,我们就受到什么样的教育。这些内容都应该是传播正能量,用我们现在话来说都是应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这个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那都是不应该传播的。这个是讲社会教育。

此外,中国古人还有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无论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它的核心内容都是仁慈、博爱,所以,当他们要到中国来传教的时候,中国的皇帝首先看他们的经典,一看和我们的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大部分都是吻合的,有一些地方不太吻合,那是因为他们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不一样,所以,怎么样呢?欢迎他们来传教。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讲究“和而不同”。什么叫和呢?就像我们一个花园,有五颜六色的五彩缤纷的花,它们的颜色不同,种类不同,但是,它们配合在一起,让我们觉得美不胜收,但如果这个花园只有一个品种,一个颜色,那我们就会觉得很单调了。这就叫同。和而不同,也就是说,尽管你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还有民族都不一样,这都没关系,只要我们都信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道德观念,我们就可以完美地生活在一起,成为一家人。在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把56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的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家庭。这都得益于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第一个特点。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讲堂
· 刘余莉专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