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马建堂 王军: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和主要任务

2015年07月06日15:23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原标题:马建堂 王军: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和主要任务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将发生一系列重大而又深刻的变化。

(一)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

从经济总量看,我国GDP总量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636463亿元。按照市场汇率计算,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份额超过12%,成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单一国家中位居第二。在现代经济发展史上发展中大国第一次与头号发达国家并驾齐驱。2013年我国经济7.7%的增速对应的增量大体上相当于金砖国家中两个南非的经济总量,2014年7.4%的增速对应的增量超过土耳其的经济总量。这个基数今后仍将继续扩大,即便按照6.5%的年均增速,今后每一年的增量都将超过“十二五”时期10%以上增长时带来的增量。如果“十三五”末我国实现GDP比2010年翻番目标,美国按照目前速度推算而不考虑汇率变动因素,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超过17万亿美元,大体上相当于美国现在GDP总量,从目前占美国GDP比重的60%上升到76%。巨大的经济体量既是我国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客观要求,也是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物质基础。

从人均收入和消费能力看,我国人均GDP已超过7500美元,虽然排位仍在80多个国家之后,但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万元,人均消费支出接近1.5万元。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衡量的消费支出已超过26万亿元,“十三五”时期消费支出将超过20万亿美元,进口总量将超过10万亿美元。未来五年国内居民出境旅游将至少超过5亿人次。不断提高的人均收入和消费需求与人口总量叠加,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成为我国以中高速增长、中高端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强大支撑。

(二)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加快形成

从发展阶段看,依靠工业化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都有较大的提高。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发展水平高出我国20-30个百分点,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新兴市场国家高出我国10-20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人均GDP从7500美元越过1万美元,我国服务业在GDP、就业和收入增长中的比重都将有显著提升。

从产业结构看,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4年服务业继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第二产业快1.4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8.2%,比第二产业高5.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已超过30万亿元。如果当前的增长态势得以延续,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今年很可能超过50%。同时,随着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服务化,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交融,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又将不断融合、互为促进,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将加快形成。

从服务贸易看,2014年我国货物贸易稳居世界首位,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12%,但服务出口仍有巨大潜力。目前服务贸易已超过6千亿美元,增长快于货物贸易10个百分点。如保持这一趋势,“十三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将达到4万亿美元,成为我国服务型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服务贸易和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将在助推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同时极大地提高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成为迈向中高端、跨入中高收入的强大支撑。

(三)城市经济、城镇化社会已经形成

从城市化进程和人口结构看,2011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201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近7.5亿人,比重达到54.77%。按照每年新增农村转移人口1千万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测算,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人,城镇人口比重超过60%,我国由此步入城市主导的经济和以城镇为中心的社会。目前京沪广深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整个韩国的经济规模,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不断超越新加坡、香港等经济总量。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还将重点解决1亿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法治建设都将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也是跨进中高收入阶段的必然结果。

从就业结构和收支水平看,城镇化创造了更多的教育、就业机会,带来了更高的收入水平,造就了更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我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已超过1亿人,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在校生超过4000万人。2014年城镇就业人员已近4亿人,高出农村就业人口近1400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超过50%。按照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千万以上测算,2020年我国城镇就业将至少超过4.5亿人,城镇就业比重将超过60%。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844元,中位数达2663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相当于农民的3倍,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拉动经济中高速增长、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跨入中高收入阶段的主要驱动力。

(四)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

从互联网经济自身发展看,我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快速发展。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49.7%,其中移动端购物9297.1亿元,增长239.8%,快递业务量增长51.9%。目前我国网民已有6.5亿人,手机上网人数超5.6亿人。我国已经或正在成为上网人数最多,互联网模式消费支出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这是互联网时代我国保持中高速的又一人力资源基础和市场基础,也必将更有力地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从互联网与传统经济的融合看,互联网创新了生产经营模式,重构了企业生产管理,催生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动能。“互联网+”行动计划、“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颠覆传统制造方式,重建行业规则,不断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产品个性化、定制批量化、流程虚拟化、工厂智能化、物流智慧化等正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创造新的消费模式。互联网与文化产业高度融合,不断激发万众创业、全民创新,创客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发展空间巨大。3D打印、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新服务层出不穷,穿戴式终端、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手机、移动终端成为人体器官的延伸,人们在不经意间已悄然进入移动社会、智能化生活。 “十三五”时期,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兴起,互联网经济将获得更快发展,“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每一个可以渗透的产业和领域,并以“互联网×”的效应成为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提质增效升级的强大动力。

(五)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格局进一步确立

从现有区域格局看,东部沿海地区总体上已经跨入人均超过1万美元的中高收入阶段,经济发展进入形态更高的阶段,在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等方面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正在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符合各自特色的发展模式,在投资、消费、收入增长等多方面持续快于东部地区,2014年中西部地区对进出口增量的贡献达60.3%,首次超过东部地区。

从新的区域发展布局看,区域布局更加优化。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形成相互衔接、互为支撑、东中西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将加快形成,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打通了从沿海到内陆的产业链、生态圈和城市集群。京津冀一体化确立了优化产业布局、绿色增长的发展新路。“一带一路”正在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缅、中巴、中哈、中俄等国际大通道已经或正在贯通。从内陆到海上,从东北到西南、到缅孟巴印,从东部沿海到西北、中亚中东和欧洲,我国正在实现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的整合,推动中国企业装备、产能和投资走出去,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制高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