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学习路上

习近平的“黄土情结”: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014年12月24日08:0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者按: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2日至23日在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研究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全面部署明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走访及重要会议讲话中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是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有哪些新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将如何继续推进?我们或从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论述中得到一些启发。

2013年4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聚焦三农问题:

下基层调研走访,重要会议讲话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三农”问题,无论是在调研走访期间还是在重要会议上都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讲话。2012年底,他在河北调研时强调,要扎实抓好农村扶贫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2013年7月在湖北调研时,对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他作了深刻阐述;11月在山东调研时,他提出了“三个导向”,强调要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

除了调研期间的讲话,在一些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更是做了重要的阐述和部署。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他深入阐述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问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突出了“食为政首”的战略布局,对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作了部署;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对处理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基本原则;特别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他全面阐述了“三农”工作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始终对“三农”问题非常关注,除了此问题事关中国发展大局,同时也源于他具有的“黄土情结”。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林曾撰文指出,2012年2月,习近平以国家副主席的身份访美期间,出席了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他在致辞中回顾:“我曾在中国西部地区当过7年农民,还当过一村之长,我在中国河北、福建、浙江和上海等省市任职时也都领导或分管过农业工作,对农业、农村、农民很有感情。”上个世纪70年代,在大队书记任上,习近平带领乡亲们建起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这在当时的农村应该算是高科技。1975年8月,陕西全省沼气现场会在这里召开。那时候父亲习仲勋还没有平反,习近平完全是靠自己走出了一片天地。陕北的经历增进了习近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立了与普通农民的深厚感情。多年后出版的《知青老照片》收录了习近平的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他说:“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影响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

重视粮食安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习近平高度重视农业粮食生产,在其著作《摆脱贫困》中,他就曾强调“粮食生产的发展将带动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有赖于粮食的供给。”2012年2月16日,时任国家副主席时,他就在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致辞时表示过,“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2013年11月28日,在山东农科院召开的座谈会上他曾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

【解读】粮食连年丰收,为何还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三农经济研究专家曾业松指出,中国是有13亿以上人口的大国,一旦出现粮食危机,危及的不只是农业,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受影响的也不只是农民,而且是整个国家。如果依赖国际市场,受制于人,则经济政治风险更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研究员曾撰文指出,我们明确要求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新目标,这是综合考虑我国未来粮食供求格局、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等因素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促进农业发展:

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曾提出过“大农业”的概念,文章指出,“闽东要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就必须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2012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就曾指出,“要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解读】“如何成功地解决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关键是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基本国情、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新中国的农业发展历史就是探索和开辟这条道路的历史”,著名学者胡鞍钢曾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农业发展与转型本质上是农业现代化,特殊国情决定了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既是“中国总道路”的具体道路之一,又是中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已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

深化农村改革:

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发展活力,是当前农村改革开放的核心。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曾指出,“要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习近平表示,“要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对中央工作部署,要准确领会政策要点和要领,不能随意解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妥。”

【解读】“改革开放是我国农村及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项继权指出,过去的十年,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农村改革创新一直在进行。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多予少取放活”的六字方针,中央在农村先后实施了税费改革和综合改革,免除农业税,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可以说,改革的重点均集中在“少取”和“多予”,或者说是“减负”和“增收”。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核心和主题是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释放农村经济和社会活力。唯有突破一切阻碍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性障碍,才能激发经济和社会活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和制度保障。

关心农民生活: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的一番话,引起了社会广泛共鸣。如果我们把“三农”问题看做是全局工作的“靶心”的话,那么农民就是“三农”问题的靶心。此后,这句话又多次出现在总书记调研考察或者重要会议的讲话中。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时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翻看历史,只有把握了农村,理解了农民,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曾强调,“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解读】“解决好农民富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完成农村小康建设的根本性任务,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在看到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好形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的现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增收成为短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曾撰文指出,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城市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包容和融合,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提供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同时,也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基本权益。这隐含着农民通过土地确权、同地同价等制度,实现同地同“权”,获得土地收益,从而公平地分享现代化发展的成果。这样,进城农民能够公平地享受城镇化的成果,留在农村的农民也获得了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务农收入的空间。

推荐阅读:


习近平的“治国理政观”系列特稿十篇

习近平的网络观: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年终特稿: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年度“十大好声音”

热词对对碰:摸清“中国式新常态”的12组关键词

严书翰:依法治国关键在党 须依党章从严治党

汪玉凯:依法治国“2.0版”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纳入法治轨道

李拓:大学老师如何给学生讲中国不是个小事

姜文来:中央首提建设“人的新农村”勾勒三农“新路径”

《学习文选》(第96期):厉行法治不容许党内有"真空地带"

《学习文选》(第95期):中国践行法治关键有三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学习路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