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国庆65周年共和国印记系列讲座

宋贵伦:关于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2014年10月22日10:5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第四个问题,要把握首都特点。

北京作为全国首都,和其他国际大都市有相似之处,但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有中国的特色。北京和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是北京是首都,它的功能的定位,它的核心职能、核心功能,和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比也有不同。所以,如何研究共性,又研究个性,是推进首都社会建设、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应当很好研究解决的问题,否则,我们的政策就很难落地,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取得实效。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工作,对北京的功能明确提出了要求,要求要发挥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要围绕着这四大功能来研究首都的定位,来开展首都的工作。我想,社会建设、城市管理都应当围绕着这些核心功能来研究和推进。

这些年,按照党中央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之下,北京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回顾这么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最近七年的工作,北京社会建设如果说做法或者说经验或者说体会的话,我认为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句话,一个叫“当作大事抓”,一个叫“坚持两手抓”。如果稍微展开一点,可以变成三句话:第一是市委市政府把社会建设、改革和治理当作大事来抓,持续不断地推进,向纵深方向发展。第二句话,市委市政府坚持抓顶层设计,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把社会建设当作创新工程来抓。第三句话,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地抓夯实基础,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当作办实事工程来抓。当作一把手工程、当作创新工程、当作办实事工程,当作大事、当作顶层设计、当作夯实基础的重大问题来抓,是这些年北京社会建设的基本做法、主要经验,也是我的切身体会。

首先,北京市委市政府把社会建设、改革和治理当作大事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自2007年底北京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成立以后,从2008年开始,北京市委市政府一是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性的大会,研究社会建设、改革和治理的重大问题,每年的会议都是市长主持、书记讲话,每年的会议不是研究年度性的工作,而是研究全局性的工作;二是每年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三是每年推出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的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每年推出一系列的措施,每年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坚持不懈地抓了七八年。我认为这是北京社会建设改革和治理取得成效的非常重要的,或者说是主要原因。在北京市的各项工作当中,没有几项工作如此重视,可以说,除了经济工作会议每年这么高规格开之外,其他方面都没有这么高规格地召开会议、研究问题。据我了解,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里面,也没有一个省市像北京市委市政府这样,每年开会研究,每年出台文件,每年出台一些政策。所以,说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当作大事抓是实实在在的。

第二,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社会建设、改革和治理当作创新工程来抓,注重抓顶层设计,注重抓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从2007年到现在,也是持续不断地抓。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北京社会建设、改革和治理的工作网络。继2007年成立市委社工委、市社工办和北京市社会建设领导小组之后,各个区县在2008年和2009年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建立了相应机制。2009年开始又在各个街道(乡镇)成立社会工作党委,从而,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纵向到底的社会建设工作网络;横向方面,在社会组织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建立党组织,把同类别、同性质、同业务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实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在新经济组织中,规模以上建立党组织;规模以下的,在1297座商务楼宇里面全部建立了党建工作站、社会服务站、工青妇的工作站,实现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群团工作的全面覆盖。纵向到社区(村),横向到“两新”组织,经过几年努力,这个体制已经建立起来,这个网络可以覆盖北京市75%左右的组织人群。也就是说,把我们老体制之外的75%左右的社会人、社会力量都纳入到党和政府的主渠道。这是顶层设计的第一个方面。我认为是根本性、长远性、基础性的工作。

(二)顶层设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断健全工作体系。2011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北京社会建设要围绕着六大体系抓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动员、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社会领域党建。围绕着六大方面来推动北京社会建设、改革和治理,这也是比较超前的。我们知道,前两年对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谁大谁小还争论不休,甚至认为社会管理是大概念,社会建设是小概念,这是错的。有的也讲要“两手抓”,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这也是不对的。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认为社会建设是大概念,社会管理是子概念,是下面的一个概念。这是第二个方面。

(三)顶层设计第三个方面是,北京注重政策体系建设。从2008年推出社会建设的1+4文件之后,经过六七年努力,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北京社会建设1+4+X的政策体系。大到规划、纲要,中到实施意见,小到管理办法,形成了三级的政策体系。我们在试点试行的基础上,下一步要逐步转化为政府的法规和人大的立法,来推动社会建设、改革、治理的法制化建设。

(四) 顶层设计的第四个方面就是探索新的载体,创新方式方法。北京市这两年主要抓了两大载体:一是在城市推广网格化,二是在农村推广村庄服务管理社区化。网格化就是把社会服务管理的内容纳入信息化系统,实现服务零距离、管理精细化。村庄社区化就是把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服务管理,按照城乡一体化大的思路,逐步把社区服务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延伸到农村地区,让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享受城市化成果,享受社区化成果,逐步走城市委化、社区化的道路。

(五)顶层设计的第五个方面,北京市不断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主要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在社区建设方面,北京推广“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驾马车,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党组织牵头抓总、抓党建,居委会抓自治,服务站主要承接政府的职能,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社区建设。二是在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依法管理,也是把党的领导、政府的服务管理和社会组织自治统一起来。在非公经济组织推广五站建设,建立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政府工作站、工青妇的工作站,也是把党务、政务、社务延伸到楼宇,形成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和社会自治的多元的体制和机制。

第三,夯实基层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市社会建设在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抓基础工作,即:抓住一个龙头,就是社会领域党建;夯实两个基础: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两个基础;建设两支队伍: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发挥两个骨干作用:街道办事处和“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推动三维互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互动;实现两个覆盖:党建工作全覆盖、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按照这么一个思路抓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队伍、志愿者和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每一方面每年干一件事情,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连着一件事办,夯实了基础。第一,在社区建设方面,先后推出社区规范化建设,推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推一刻钟服务圈的建设,推网格化建设,推老旧小区管理,五年办了五件事情。北京社区建设的基础基本夯实。第二,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先后推出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推购买服务,建立社会组织的孵化中心,开展社会组织公益行的活动,在四类组织进行试点,五年也干了五件事情,北京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三,北京社会队伍建设,五年干了五件事情。从2008年开始,三次大幅度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待遇,三次共每人每月增长了2400元,达到了本区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标准;面向高校、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北京市的社区工作者现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由26%达到了80%以上,平均年龄41岁,一支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化的社工队伍已经形成;我们还实施万人社工培训计划、大力地培育社工事务所、推广试行购买服务和管理岗位,也是五件事,多措并举地推动社工队伍的建设。第四,在志愿者工作方面,我们出台了加强志愿者的意见,转化奥运志愿成果;我们出台了志愿者管理办法,实行实名登记,推广项目制、岗位制;建立应急志愿队伍;推广文明劝导队;等等,也是五件。北京志愿者工作逐步走向长效机制,逐步实现经常化。第五,在党的建设方面,加强社区党建的区域化,在社会组织实现党组织的全面覆盖,在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在街道乡镇成立社会工作党委,我们还建立了北京市社会领域党建研究会等等。五年也干了五件事情。北京市的党建工作也初步夯实了工作基础。所以,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的思路,北京社会建设的基础工作有了良好的发展,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从北京的实际出发,我们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夯实基础,北京社会建设开创了崭新局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下一步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要求,加快推进首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我们初步的想法有这么几点:第一,要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群众需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第二,抓住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个根本,继续抓顶层设计。第三,夯实社会服务体制改革的基础,坚持服务为先,要把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体制改革这个基础夯实。第四,抓住街道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通过街道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和带动整个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第五,抓住社会组织体制改革这个中心环节,通过推动社会组织的体制改革,来推动整个社会体制改革。因为在新的时代,在社会时代,社会组织是主要的社会组织形态,人们都是按照兴趣、爱好、专业组织起来,单位制解体以后,社会组织的体制是新的组织形式,人以群分,所以,过去单位制已基本解体,要把社会组织管理好、服务好、培育好,是社会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第六,要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主要是六个能力:(一)提高社会领域党建的能力。以党建工作的创新引领社会服务管理的创新,以党建工作全覆盖引领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二)提高系统治理的能力。要把社会改革、建设和治理当作系统工程来抓。(三)提高依法治理的能力。把社会建设、改革、治理纳入法治化的渠道。(四)提高综合治理的能力,通过法律、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来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疑难问题。(五)提高源头治理的能力。从基层抓起,从源头抓起,来化解社会矛盾。(六)提高社会动员的能力。动员全社会参与社会建设、社会改革和治理。这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我们工作的着力点。

北京社会建设工作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在全市的共同努力之下,也学习借鉴了外地的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还是很初步的,七年也才是小学刚刚毕业的水平。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求,进一步把握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社会特性、首都特点,加快推进北京社会建设、改革和治理取得更大成效。

借此机会也感谢广大网民、广大公众对北京社会建设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和参与!谢谢各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王政淇)
相关专题
· 人民讲堂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