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内容丰富、涉及广泛、论述深刻。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就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几个特点是很突出的。一是核心鲜明。这系列重要讲话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核心展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而“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核心。二是主线清晰。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目标明确。这就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民族复兴中国梦”,可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最重要的内容。学习这个专题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前进力量,对于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对于赢得发展新机遇、开创事业新局面,对于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创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用4段沉甸甸的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后的多次讲话:如,2012年11月17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的讲话(简称“在新进中委班的讲话”)、 2013年8月19日,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讲话(简称“8.19重要讲话”)和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都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对于这一阶段关键要把握“艰辛探索”这四个字。这“艰辛探索”主要体现在这3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文化基础落后。毛泽东曾多次用“一穷二白”来表述新中国成立时经济文化基础落后的状况。1956年毛泽东在同民主党派负责人谈话时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12页);二是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当时只能向苏联学习,而且我们是认真而虚心地学习的。但是,我们党很快发现“苏联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总结这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富有远见地提出,我们要以苏为鉴,走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是我们自己在探索中出现了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如1957年后犯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错误。1966年后还犯了“文化大革命”这样长时间的全局性错误。尽管探索艰辛坎坷,但取得的经验教训是极其宝贵的,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新时期探索新路打下重要基础,提供重要启示。
第二阶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于这一阶段,应从主要4个方面把握“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一是邓小平带领我们党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解决了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和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这重大问题,从而为统一全党认识,团结一致向前看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是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命题。这是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来的。从此,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了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三是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简称“三大基本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正反两面实践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回答了这“三大基本问题”,尤其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四是领导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四大概括了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重要内容在内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这条道路己经初步形成,但是还需用三十年时间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定型”。
第三阶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考验面前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把这条道路推进到21世纪。
对于这一阶段主要把握“坚持和推进”这5个字。这一阶段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外情况尤其是国际形势非常严峻复杂。国内出现政治风波、经济风险和自然灾害。尤其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江泽民曾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来表达当时我们遭受的压力。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我们团结一致挺住了压力,坚持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把这条道路推进到21世纪。
第四阶段: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我们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一阶段的“坚持和发展”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十七大和十八大都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两次概括都包含了这4个基本要点:党的领导、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二是深化了对总道路和具体道路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总道路与具体道路之分。迄今为止,党的文献己经明确指出并且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9条具体道路。
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述的创新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大量论述。并在以下这两方面有重要创新。
1、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极端重要性、由来和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了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了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中国实际”包括中华文化。这是形成中国道路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决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2、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放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奋斗的历史实践中来考察并揭示了它厚重的历史底蕴。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这个“长期”有多长?就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奋斗的90多年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述上的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时代精神和新的内涵。
在此,有必要弄清楚“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应该说这两个概念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交替使用的。但是,仔细推敲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习近平总书记几乎每次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时都要追溯到它的源头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因此,今天我们讲的中国道路虽然主要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多次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厚重的历史底蕴。他在2013年3月两会闭幕会上的讲话时第一次明确用“四个论断”,揭示了这条道路厚重的历史底蕴。
习近平的“治国理政观”系列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