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专家:中国怎样才能走出精神沼泽

公方彬 公 泽

2014年02月19日13:51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中国怎样才能走出精神沼泽

  西方国家媒体有一种观点,中国的经济高增长是中国政权合法性的主要支撑,而近几年经济高增长的放缓,必然引发相关质疑,更直接的是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的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经习惯把GDP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增加作为政绩的最重要考量指标,同时作为人民生活水准的重要乃至唯一标准。这个尺度真的科学吗?真的是反映社会态势和走向的晴雨表吗?换言之,在经济总量年年增大,人均收入年年提高的背景下,我们的幸福感相应提升了吗?如果没有,又是为什么呢?类似问题若不能作出科学回答,我们必陷入困境。

  社会稳定度决定于社会公平度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理查德·威尔金森教授发表了一个关于社会公平与社会问题的研究成果,他通过整合大量欧美亚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将不同国家的社会健康程度的指标(综合考量人均寿命、教育程度、婴儿死亡率、自杀率、暴力犯罪率、青少年早孕、社会互信程度、精神疾病等等),与这些国家相应的人均收入做回归分析,发现无法找到任何明显的人均收入与社会问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而后,他将这些指标与社会平等程度(比较社会最富裕的20%与最贫困的20%的收入差)再做回归分析,发现社会越不平等,其社会问题越严重的正相关关系。而且,社会平等对社会底层影响最大。威尔金森教授对这个结果的解释是,社会差距的拉大,使得人们对优劣的认知更为敏感,人们会更加在意他们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和地位,这种社会心理会导致社会地位竞争加剧和消费主义的盛行,进而导致人们产生各种精神压力和不安全感,同时宏观上也会滋生各种社会问题。

  虽然整个研究使用的都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数据,但是这个研究成果对中国有着极强的启示意义。改革开放伊始,社会均衡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规则打破,比较差异引发的优越感和自卑感将越来越多的人带入漩涡般竞争之中。正如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所说,资本主义精神是具有极强传染性的,一旦均衡被打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困在这“钢铁牢笼”中。而当这种竞争由贫富差距的拉开而加剧,人们对社会地位和他人看法的敏感性愈发提高,社会地位便由成就、财富的附属品变为主动获取,抢夺直接利益,由此导致社会学家范伯伦所定义的“炫耀性消费”(广义上来讲,我们常说的炫富、“拼爹”都是这个定义的变体),以及社会的急功近利和浮躁。食品供应商可以昧着良心销售问题食品、饮品,建筑商可以偷工减料建成“豆腐渣”、“楼脆脆”,工厂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工人权利和环境问题。

  不仅是商业活动,整个社会的参与者都会被笼罩在这种心态之下,从诸如插队加塞、找关系走后门到官员腐败,戴名表喝名酒,都是从根本上对社会公平的轻视而导致对社会地位及其获取方式的认知错误所造成的。在这样的惯性作用下,如果不能实现价值观引导上的突破,而仅以曝光和惩罚作为治理措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