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中国高校改革发展》课题组集体撰稿、李民教授审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国家需要的有用之才,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优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科教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与挑战。中南大学准确把握大学定位,坚持解放思想,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中国现行教育状况及中南大学教育改革概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中华,重在振兴教育。高等教育状况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我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同时要求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深化教育规律。中南大学牢牢紧扣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为当今高等教育吹来了一股清新空气。
(一)巍巍哉湘文化,郁郁乎中南大
《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行道,君子以恒求真”。这三句话高度浓缩地提炼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博爱、质朴、谦和、宽厚、大度、兼容,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以正直、善良、高尚的人格,持之以恒,追求真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但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内核则基本恒定,生长在中华民族文化根基上的中国知识分子自然应该率先修炼和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中国教育历来力主传承的也正是这些中华文明的优秀结晶。
这种优秀的精神内核发展到今天即勇于披荆斩棘的艰苦创业精神,勤于科技发明的开拓创新精神,乐于为民造福的牺牲奉献精神,以及包容互补的民族团结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支的湘文化不仅继承了这些中华文明的优秀结晶,而且还自有一种善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独特性格品质。这种精神一脉传承,成为湘文化价值取向的基础,形成了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在救亡图存的旧时代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浸润于湘文化中的仁人志士都以其崇实、主动、重行、通变、求真、达用的精神内核,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中南大学作为具有实力的高等院校,为社会培育了无数英才。深邃博大、敢为人先的湘文化,又赋予了中南大学引领风尚、开拓创新的历史重担。中南大学前临“漫江碧透”的涛涛湘江,后倚“万山红遍”的巍巍岳麓。岳麓山古木参天,浓荫匝地,鸣鸟成群;湘江水滔滔北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百舸争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相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传承千年的湖湘文化与自由、科学、人本等现代精神融合,在中南大学结出了累累硕果,为万马齐喑的高等教育界投来一缕绚丽的阳光。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中南大学汇聚和培养造就了大批享誉中外的专家学者和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及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中南大学又以“教授治校”“教授必须上讲台”、“24小时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破格提升22岁教授”、“实施最激进改革同时是增量式的改革”等颇有勇气的举动,一次又一次地聚焦了全社会的目光。“只要做的事情是对的,哪怕是拖一天,就是犯罪。”张尧学校长如此描述自己的改革动因。中南大学的改革将向何处去?改革缘何如此接地气、受支持?改革是否具备可推广行?这些都是关心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关注民族未来的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二)为高等教育把把脉、看看病
2003年,北京大学系统改革引发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然而,面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沉疴痼疾,高校改革的步伐却显得有些蹒跚和迟滞。根据党的一贯思想,十八大报告又一次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无疑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存在问题的正视与推行改革的决心。与国家给高等教育的定位和时代的要求相比,我国高校的现状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是历史基础薄弱。战争的失败使得传统文化被唯恐不能跟随西方发展步伐的中国“精英”们弃之若敝履,西方的教育制度得以引进。大凡引进的东西,都必须经过一段痛苦的内化过程,方得彰显成效。西方的现代教育制度经过了长达数百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岂是可以轻易“移植”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中国十几亿人口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教育在经济的大潮涌动下也不得不受到“产业化”的影响。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中国的教育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完备之处。
二是学术制度有待规范。学术圈内没能够深刻认识该问题的严重性,没有投注有效的人力物力解决该问题。严格的学术规范直接决定了研究水平的高低,制约着学术的进步和发展。在中国学术界,由于学术规范的不完善,有人靠抄袭剽窃却能够在学术圈混迹。这对那些真正搞学术研究的学者们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在这样的条件下,势必会让愿意奉献一生钻研学术的人思忖再三。
三是基础配套设施薄弱。以图书馆为例,由于中国高校大都历史较短,加上长期不够重视,高校图书馆大都捉襟见肘,囊中羞涩。和国外图书馆动辄几百年的积淀相比,显然相差甚远。在美国,教授的意见直接决定了专业藏书的质量。每个相应专业的图书管理员都会定期征求专业教授们的意见,统计本行业最新的学术资源信息。美国最大的国会图书馆的藏书之珍贵和全面,鲜有中国图书馆能比其项背。
四是对教师和知识分子尚不够尊重。在许多大学中行政官僚占据了决策的位置,教师和科研人员反而退居其次。很多大学教授缺乏用来进行科研教学的场所,而一些部门领导和行政干部则独享宽阔明亮的办公室。中国的大学在行政官员的把持下,知识分子的自尊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各级行政干部相互商政策和制度导致了专家学者们权利的边缘化,原本应当在重大决定中起重要决定的知识分子反而成为了察言观色、仰人鼻息的“高级雇员”。倘若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依旧沦为一句空谈,中国的高等教育则难以有光明的前景。
五是对学生尚不够重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待学生的态度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和知识分子一道成为了校园中地位低下的人。一些高校治学理念极少言“服务”,而是开口闭口谈“管理”。政令本该方便学生,在行政官僚手里却变成了限制学生的工具。学生也鲜有机会参加学校的管理和工作。反观国外,学校是真正服务学生的,实验室、图书馆都是按照教学和学生的需要运作的,而国内的高校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尚有一段很长的路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各项经济指标不断高歌猛进、各项数字不断刷新纪录的时候,我们倒真的应该为高等教育事业把把脉、看看病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分别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以及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前有“五大弊端”拦路,后有国家社会的发展需求,肩负着千万家庭期望的高等教育、高等院校,该何去何从呢?
(三)“宁要不完善的改革,也不要不发展的等待”
2012年2月底,才履新4个月的新校长张尧学,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推出了包括人事、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科技体制等六大方面的一揽子改革计划。这些改革方案的推出,如同巨石入水,激荡着这所学生人数排全国第五位的重量级大学。改革范围之宽、力度之大,使得该校陈儒军副教授在博客上惊呼:“这恐怕将是中国高等教育上率先实施的最激进改革。”
教授和副教授主要承担本科生的授课,新进教师不用上课,安心科研,学校每年为他们提供总额为3000万元的科研经费;申报教授职称者和教授晋级者,必须满足本科教学条件,否则一票否决,同时逐步实行同行评价制度,改变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做法;精简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推动实验室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加大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教授可提出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凡有重大科研项目的青年学者可以不受职称限制,招收指导博士生……这一系列令人有些眼花缭乱的举措,构成了中南大学“史上最激进改革”。对此,赞誉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有改革,就有阻力,何况如此剧烈的改革?中南大学领导班子的勇气与毅力,在改革过程中展露无遗。
张校长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部是大部,也就470个编制,管理全国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还有留学生等等。我们的机关有30个处,有600人!还不包括校领导、二级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也不包括我们的保卫、后勤集团等的工作人员。大家想想看,是我们的工作多,还是我们的机关大了?!”言之凿凿,情之切切,在中南大学的领导班子看来,“问题都摆在那儿,要解决,只能靠改革。”改革能否成功,关键看能否以人为本。
首先,改革的出发点必须是育人、为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中南大学在改革过程中“不忘初心”,始终将服务学生、培养学生作为制定改革政策的依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
其次,改革必须兼顾各方利益、得到人们最广泛的支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改革要想成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中南大学此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莫过于青年教师及学生。对于青年教师,中南大学实施“2+6”培养计划,两年的博士后培养,再加上6年的青年教师阶段培养。8年期满,青年教师如果未能获得副高级职称,要么校内转岗,要么调离学校。不上讲台的同时,中南还大幅提高了新进博士的待遇,给予博士生科研启动经费20万元,还有10万元的安家费。不少青年教师直言“和别的学校的青年教师相比,自己很幸福。”对于学生,图书馆、实验室的24小时似乎也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中南大学用实践证明:得人心、顺民意的改革必定会成功。
相关新闻
李民教授携中央党校高校改革发展调研组到中南大学调研(高清组图)
相关专题 |
· 李 民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