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
第七讲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改革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四、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条件下,其表现形式、解决方法也是不同的。
在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旧的上层建筑仍然顽固地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时,代表新的生产力的阶级同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阶级必然形成对立、发生对抗。此时,只有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才能打破旧的上层建筑及其经济基础,从而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这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其实质就是先进阶级要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是基本适应的,但这并不等于说,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没有矛盾。基本适应不是完全适应,更不是永远适应,生产力发展不可能停留在同一个水平,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调整变化。这就是说,改革同样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其实质是通过改变社会体制不断完善某种社会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方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如果说“改革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这个命题规定了改革的作用和地位,那么“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命题则规定了改革的性质和方向。社会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社会发展有其总趋势,正如邓小平所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改革不是改向,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改革,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学习苏联经验,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基本适应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促进了当时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工业化。但是,这种排斥市场的经济体制到后来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指出:“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改革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枝节的、细微的修改,而是指向经济体制深层结构的根本变革,即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建立起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生产力得到快速而持续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涉及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管理方式,又涉及生产组织方式、社会分配方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改革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日益增强。这就需要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有机衔接起来,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社会改革不仅是广泛的,而且是持久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推进改革。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和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改革,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的制度保障;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改革得以持续进行下去,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是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社会稳定中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尤为重要。为此,必须加强改革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握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营造良好的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社会氛围;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们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深化改革、推进发展,通过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改革越是向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与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与深层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与新提出的任务就越是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的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的前瞻性、预见性,同时也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这一方法符合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符合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就是社会实践方法,是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用这样一种方法取得经验、发现规律、形成共识,在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前提下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
改革从实践上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其最主要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
2、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3、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延伸阅读: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3、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 (责编:万鹏、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