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聚焦“三亿人口的牵挂”系列报道①

一亿进城农民工如何变身市民?

记者 刘少华

2014年01月09日08: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一亿进城农民工如何变身市民?

三亿人口的牵挂

编者按: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旭日阳刚翻唱着《春天里》,令人仿佛看到新一代农民工群体在呐喊,沙哑中衬托着他们的苍凉感——融不进城市,回不去乡村。

这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但必将不会是未来的。

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三个1亿人”既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也是农民工心中的“春天”向往;既是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支撑点。

走向春天的路,还得一步一步走。1亿进城农民工如何变身市民?1亿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居民如何走出“龙须沟”?1亿中西部新市民如何过上新生活?本报今起陆续推出焦点关注“三亿人口的牵挂”系列报道,与广大读者一起,同追问,共求解。

1亿人口是什么概念?如果是一个国家的人口,从数量上来看,它将是当今世界第12大国,约占辽阔的南美洲总人口的1/4,更是大洋洲人口的3倍。

1亿人口,同时还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决定的,到2020年我国将解决的落户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数。

仅从这个数字就可以想见,这么大规模的人口落户,势必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何具体界定这1亿人,如何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尚有待中央及各地具体政策的出台。

但这一波正在进行中的大规模转化,在有关专家看来,如果推行顺利,将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产生正面影响。而这1亿农业转移人口,无疑将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生力军。

①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民工迁入城市

“你想落户城镇吗?”面对本报记者的这个问题,受访的数位在外打工的农村户籍人士表示出了不同的态度,有迫不及待者,也有表示观望者。

事实上,农业转移人口的意愿在此次解决落户城镇的过程中是重要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何宇鹏对本报记者表示,这1亿人的界定,首先看是否有意愿,其次看是否符合落户条件。

据了解,在目前2亿多农业转移人口中,70%左右有在城镇落户的意愿。其中,在何宇鹏看来,新生代的“80后”、“90后”,以及举家迁移者的落户意愿更为强烈。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也佐证了这一观点。数据显示,当前流动人口的主体为新生代流动人口,到2012年,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为28岁。报告认为,他们进入城市不仅为了挣钱生存,而且对未来发展有更多的新期待。而从迁移模式上看,家庭化迁移成为主体模式,这一特征在新生代流动人口中更为突出。

落户条件同样重要。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教授看来,“有意愿、有能力”是这1亿人的核心特点,而“能力”则是相对的,主要取决于其自身能力和其想落户的城市的门槛。

此前,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各类城市的落户标准,即“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多位受访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个落户条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下一步,县级市、地级市甚至部分省会城市都可能放开,欢迎农业转移人口进来”,张占斌告诉记者,但进入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则会比较困难。何宇鹏则认为,中西部地区在条件上可能会较东部地区更为宽松,不同级别的城市之间也会存在差异。

事实上,此前各地已进行了相关探索。以广东省为例,2010年就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条件细化为学历、技能、参保情况等多项指标,积满60分即可落户。

“在中央统一的精神之下,下一步要看各地出台的细则,这些将是具体界定这1亿人的条件”,何宇鹏认为,“在稳定就业和稳定居住的前提之下,不同的城市可以有不同的附加条件,例如参加社保的年限等。”

相关新闻


2014年城镇化第一步怎么迈?户籍改革将有突破

专家:户籍改革须剥离户口福利 特大城市仍是难点

【导读】专家:户籍改革,将农民工市民化可以“一石三鸟”

潘家华:农村人口市民化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动力和保障

刘奇:城市应该“等一等”农村 市民“等一等”农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