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人民观察:城镇化避免人为“造城” 需多项制度配套跟进
【往期回顾】“协调渐进”:李瑞环的经济发展思想
我这些年一直在做政治发展的比较研究,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为什么要有“领导核心”?这是历史条件使然,是中国现代化道路所必需的。过去我们认为,很多国家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是因为搞了市场经济,似乎一搞市场,经济就上去了,但实际上并不尽然。市场经济在政治上的含义就是保障人民的权利,使社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经济预期,人民可以去追求自己美好幸福的生活,人与人是平等的,付出努力之后会有收获。这样就调动社会的积极性,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发展动力。【详细】
中共中央政治局27日的会议表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即将开启新一轮改革。这场“全面深化”的改革被认为“正在与危机赛跑”。这次会议决定,今年11月在京召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舆论认为,这对于中国中长期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过去30多年,中国以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10%的经济奇迹,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初步实现了一些发达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进程。但观察家认为,已获“世界工厂”“新兴大国”等头衔的中国,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是“危机”和“陷阱”。【详细】
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工作不是相互脱节的“两张皮”,而是相互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整体。经济工作中、经济建设中有很多的意识形态问题需要及时给予回答,否则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市场经济是有意识形态性的。1994年12月江泽民在天津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详细】
由破而立,由理论而实际,在分析中就特别需要注重供给端、需求端、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等全方位深入考察和互动关系考察,力求客观、中肯、视野开阔、思想开放。既然在中国中长期发展中如何破解瓶颈制约是国人面临的共同历史性重大考验,那么我们应站在前人肩膀上,以严谨的学术精神,秉持理论密切联系并服务实际的创新原则,追求经济学经世济民的作用,从供给端发力,在实践中破解瓶颈,把握未来。【详细】
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1993年制定的。2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的变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消法在内容上越来越显现相对滞后的立法缺憾,有必要进行全面修改,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核心理念,消费者权益是否得到法律全面、科学、有效、便捷的保护,也应当成为这次考量消法大修是否科学和成功的首要标准。【详细】
“自贸区内涵要比保税区更丰富,现在红利不仅仅停留在税收上,更主要的是要素市场管制放开所形成的制度红利,而且期待它把中国经济带到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指出,这次自由贸易区启动所追求的目标,不再像中国加入WTO时所产生的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开放效果,而是将以要素自由流动、自由贸易为主导的高层级的开放水平。【详细】
财税改革应实行“地方税制健全化、转移支付透明化、地方发债市场化、地方平台规范化”的“小四位一体”措施,以及“压缩政府层级、调整行政区划、划分政府事权,健全财税体制”的“大四位一体”改革,朝着地方自治的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最近,有关财政体制改革的消息不断传出。 8月28日,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大会作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表示,将继续深入财税体制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加快营改增、消费税、房产税以及资源税等重点税种改革。【详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