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董德刚:略论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

2013年09月02日13:08   

四、研究客体对主体反作用的意义

研究客体对主体反作用,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在理论上,长期以来,哲学界关注主体对客体的作用,轻视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至今很难找到有关这种“反作用”的深入研究成果。本文试图弥补这个不足,使人们的认识更全面一些,具有拾遗补缺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实践上,人们出于求生存、求发展的本能,自然要追求人欲的满足。人欲不断增长,经常彼此抵触,造成无数的矛盾和冲突。只有碰撞到不可违抗的客观限制,方能止歇。这已经被无情的历史所证明。于是,悲天悯人的宗教应运而生。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宣扬因果循环、善恶有报等观念,抑制人们无穷无尽的欲望,约束人们贪得无厌的行为,劝导人们要有所敬畏、有所规诫、积德行善,平衡不断膨胀的人欲。后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和各种流派相继诞生。它们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试图满足人们合理要求,同时揭示其可能的限度,即“人为自己立法”,制约各种过度的要求,包括限制权力的专横、资本的贪婪、个人的放纵,等等。这将伴随人类的始终。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能力的增强,人们改变和改造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大(这里的“人们”,既包括人类的整体,又包括人类的群体,如政党、政府、企业,还包括人类的个体,如官员、富商等)。但是,这也带来很多负面效果。人们迫切需要自我约束、自我设限。作用越大的主体,越需要这类的约束和制约。因而,把握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具有警示、告诫、矫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清海.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8-9;肖 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89.

[2]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8.

[3]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

[4]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335[-1],88[-2].

[5]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7.

[6]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9[-1],178[-2].

[7]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文章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董德刚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