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和巨大潜力
主编 邹东涛
2013年08月13日13:5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实践表明,在未来,改革红利是中国最大红利,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不竭的动力。新人口红利、新资源红利和新改革红利正在替代旧的红利,中国的经济有能力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住高速增长的态势,具备一系列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

一、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

30多年来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实践表明,对于中国而言,实施改革开放,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推进改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经之路。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我们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经过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在当前,中国已经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转变成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从封闭半封闭的自给自足国家转变为到全方位开放的商品经济国家,国内社会生产力水平获得极大提升,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全面推进。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在本世纪的初期,我们就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上走了整整10个年头,但是在中国的国内,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依然大量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也依旧十分严峻。

然而在当前,一些人开始对改革开放产生了质疑,将由于改革开放不彻底、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和面对的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本身。认为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破坏污染等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其背后最大的推手就是我们所实施的改革开放,并据此对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发生了动摇,有些人更是主张要回归到计划经济时代。可以说,这完全是对改革开放的曲解和误读。他们殊不知,改革开放的精髓,就在于通过不断巩固和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使各级微观经济主体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去参与竞争,创造财富,发展经济。计划经济时代收入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看起来貌似很公平,实际上却非常的不公,农民耕作时可以“出工不出力”,工人有无技术都能够拿到同等数额的工资,结果导致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严重受挫。而对于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的起飞阶段也都曾经历过。在开发西部年代,美国的矿产资源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性开采,英国的伦敦则直至1952年仍在出现令世界为之震惊的“雾都劫难”。

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越是困难时候,越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这是经实践检验并证实了的一条真理。我们也应该始终坚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抓住时机落实有利于实现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促开放的改革开放措施,是推动中国经济在未来持续增长和健康发展的最佳良药。因此,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过程中,只有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凝聚“不改不行、知难而进”和“既做好顶层设计,又鼓励基层探索”的改革共识,才能够提高社会各界的改革动力,顺利推动各方面改革的平稳向前推进。也只有继续坚持“在改革中实现自我完善,在开放中提高应对能力”的信念,我们才能够成功地破解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攻克改革过程中所面临到的诸多难题,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国内的生产力,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不竭的动力。

推荐阅读:

【聚焦】七大改革保证未来10年内经济增长8.5%以上

邬贺铨:国务院新政力促信息消费 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徐连仲: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8.5%左右的次高速

裴长洪:目前经济增长高于“下限”和“底线”

经济形势专家谈:我国经济增长不会“硬着陆”

陈克新:结构调整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