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汪亭友: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不是“普世价值”
二、价值是反映主客体关系的统一体,不能把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当成“普世价值”存在的依据
首先,主体与客体是构成价值关系的基本要件,两者缺一不可。客体是价值的前提和对象,没有客体,也就没有与之对应的主体,更谈不上价值认知活动了。同样,主体是价值生成的条件和基础,没有主体的需要,没有同客体发生联系的主体,就不会存在价值认识活动,也就不会产生价值认识、价值观念了。
其次,客观性和主观性是价值的两个基本特性。(1)从根本上讲,价值的客观性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现实的价值关系,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都依赖于社会实践。价值的客观性体现在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上。比如主体的需要是客观的,用来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即客体是客观的,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与结果也是客观的。另外人的需要总要受到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也是价值客观性的一个重要体现。(2)价值的主观性体现在价值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判断。客体有无价值及其价值的大小,是由主体的主观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的结果。因此,价值认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恩格斯说:“物品的效用是一种纯主观的根本不能绝对确定的东西”。这句话点明了价值认识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所有的主体认识都属于价值认知的范畴,但价值认识一定是主体意识活动的结果,是主体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
明确上述两点非常重要。有一种观点把物的有用性,即物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看成“普世价值”,比如阳光、空气、水、竹片、木屑、泥沙等。因为这些物质对人有益有用的性能和价值不会改变,因而具有永恒的“普世性”。这种观点的认识误区在于把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当成“普世价值”存在的依据。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列宁曾把自然界万事万物共有的客观实在性,概括为哲学上物质概念的根本特性。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可以说不因尧存,不以桀亡。但这些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只有成为价值认识的客体时才能成为价值评价的范畴。不与价值主体发生联系的存在,只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是谈不上有价值的,更谈不上是“普世价值”。
三、要把客观认识(事实判断)和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区分开来,不能将某些客观认识当作价值认识
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关于客体的认识,其中有两类:一类是客观认识。这是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反映内容,是探究物质世界本来面目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这类认识要么符合(或部分符合)客观实际,要么不符合(部分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客观实际,不夹杂着人的主观判断,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种以求真为目的形成的判断叫做事实判断,比如,人们探究黄金和玉石的天然属性、物理特性等。
另一类是价值认识,它是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以获取关于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和意义,即有没有用、值不值、好不好、有利还是不利、有没有意义等,诸如此类的认识所形成的判断叫做价值判断。这类判断的依据是主体的需求。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会不一样,而且还会有历史性的变化。比如,人们认识黄金和玉石的收藏价值、市场价值,就会因主体的不同、市场行情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根本不存在客观统一的标准。
当然,客观认识和价值认识之间也有联系。有些认识既是客观认识又是价值认识。当价值认识符合真理的尺度,因而是科学的价值认识时,两者才能真正地统一起来。
明确客观认识与价值认识之间的区别,对我们认识“普世价值”问题非常重要。一些人在谈论“普世价值”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客观认识和价值认识混淆了,把本不属于价值范畴的客观认识当做价值认识,以此来说明“普世价值”的存在。比如,有人认为人类自产生以来,不分男女,不分阶级、种族,都得要吃饭。因此,“人是要吃饭的”这种全人类的共同需求就是“普世价值”。毫无疑问,人要生存就得吃饭,但这是人类同地球上其他动物共有的一种生理本能,这是一种客观认识。当然,吃饭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即使把“人是要吃饭的”纳入价值认知的范畴,也不能得出“普世”的结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古代剥削社会的真实写照。而在当今世界,据统计,全球每天有8亿人在挨饿,有40亿人生活贫困,1亿孩童流落在街头,每年有1100万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营养不良、贫困和可以预防或可以治愈的疾病。而美国富豪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保罗·艾伦三人总资产比世界上最不发达的43个国家GDP的总量还多。这两类人群对“人是要吃饭的”评价是绝对不一样的。
有人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普世价值”,理由是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这是因为它所揭示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已被无数的实践证实,是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结论。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看来,马克思主义既是事实判断又是价值判断。然而在资产阶级看来,马克思主义不是普遍真理,相反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异端邪说。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自诞生时起就遭到国际资产阶级的疯狂扼杀,马克思主义被当作幽灵一般看待。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不是所有阶级都能认同的“普世价值”。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是没有搞清楚“普世价值”与“普遍真理”的区别。个别“普世价值”论者别有用心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的论断,是有别的想法,是想使我们陷入“两难”境地:承认这一论断,则有利于为“普世价值”辩护;反对这一论断,则有利于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可以明确回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并非适用一切人、适合一切时代的“普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