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田百春的“高产”时刻:他编发了《评“东亚战争史观”》、《抗日战争的国际环境和世界意义》等文章;完成了《河南省南阳酒精总厂调查》;为迎接香港回归,主笔写作了《百年盛事,共创美好未来》的评论等这些作品或被新华社转发,或被人民日报摘登,在理论界、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1999年7月到10月,田百春和时任求是杂志社办公室副主任的朱铁志以及其他两位同志一道,被抽调到杂志社“三讲”办公室工作,主要任务是起草讲话、编写简报和信息。那是一段异常忙碌的时光,通宵不睡觉是常有的事。“但小田从来没有发过牢骚,没有一句抱怨,只是踏踏实实地干工作。他的敬业精神是超常的。”朱铁志说,这段时间里,他和田百春亲密合作,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田百春又一次到新疆,是2001年。那年,他陪同时任求是杂志社总编辑王天玺到新疆调研,来到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所在的石河子。
“我无法想象,从王震将军当年率领兵团战士在荒漠中安营扎寨、开荒种田,到建成一座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宜居城市,兵团人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作出了多么大的牺牲!”田百春萌生了一个想法:将来要与兵团人共同生活、战斗一段时间。
回到北京后不久,田百春借调到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工作,一去就是10年。10年间,他曾几次带着香港新闻界的朋友到新疆采访考察。工作的地方离新疆更远了,去新疆的想法却更强烈了。
执著梦想
2011年2月,田百春结束了驻港生涯,回到北京。无论是他工作过的求是杂志社哲学历史编辑部还是政治理论编辑部,都有了很大变化,老朋友朱铁志也已经担任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机关党委书记。
田百春被任命为求是杂志社所属红旗文摘杂志社总编辑。
4个月后,求是杂志社接到援疆任务,田百春毫不犹豫报了名。
“怎么刚回来就要去援疆?从家庭角度说,你对妻子女儿亏欠了10年,该补补课了;从单位角度说,我们不能盯着一个同志反复往外派,不能这么做事情!”朱铁志有些激动,他的意见也是杂志社社长李宝善的意见。
同事们感到不可思议。
田百春的家就住在求是杂志社大院边上。无数个早晨,人们看见田百春的妻子拎着书包、穿过院子送女儿去上学。10年,新媳妇熬成了中年妇女,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好不容易回来了,却又要去援疆。有人说,真不知田百春是怎么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