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二、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性的丰富和生长
公茂虹
2013年07月02日10:34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实现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不是仅有大致的意向和粗线条的战略就能完成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梦想,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弄明白中国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是什么?这种本质内涵如何表达?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才能实现?这是中华民族面临的时代课题。对这个课题的解答,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深度、内容、方式和道路,决定着中华民族在当今时代和当今世界的前途和命运。

现代化发源于西方,中国是现代化的后来者。中国具有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封建时代,经历了长期的农业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转型,仅靠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多种因素的合力推动才能完成。从技术层面来讲,现代化源于欧洲,中国是西方现代化的学习者、追随者。现代化最早产生于17世纪初的西欧,最初是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的,资本主义否定了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形态,把世界拉进了“现代”。从19世纪中叶西方入侵中国使中国被动卷入现代化开始,中国的现代化至少比西欧晚了两个半世纪。从世界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被先期进入现代社会的西方列强打断的。置身世界历史的大视野,人们会发现,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以西方列强为中心、合乎西方工业化发展目的的世界近代历史的一部分,中国只是处于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工业化体系大格局的边缘,这就决定了中国只是作为西方工业化的原料来源地和西方的商品市场。中国在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工业化体系中的从属地位,决定了中华民族受压迫和奴役的悲惨命运。也就是说,中国是在浓厚的封建时代之下被西方列强强行拖入西方工业化体系的链条之中,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被动地接触和接受西方现代文明,在被西方利用、裹挟和压迫之中被动进入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应该看到的是,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是西方的主观愿望。把中国作为西方的附庸,作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才是西方的目的,中国的现代化是西方把中国纳入其主导的工业化体系的客观结果。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已经步入工业社会后为摆脱受西方压迫和奴役、为求生存和发展、为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主动向西方学习的结果,这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迫切需要和内心的渴求,基于此才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远见,尽管学西方的坚船利舰以及采用以列强制衡列强的方法均不能成功,但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为求生存而谋求自身现代化的道路,这就是说,中国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从中华大地上自然生长起来的内生力量,也自然成为接续被西方打断的长期落后的农耕历史的下一段历程。这种内生力量产生和生长的起点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参照是西方的器物、制度和文化,性质是对传统农业社会的扬弃,过程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根本是中国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充满着中华民族内在的对现代价值的追求与外来现代价值的影响之间的矛盾,向西方或其他国家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之间的矛盾,旧的传统观念与新的现代观念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常见的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坚持以我为主、独立自主,既要积极学习和大胆借鉴西方和国外积极的有益的文明成果,又要坚守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对现代化的要求;既要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价值,又要吸收传统价值中的合理内核,抛弃传统社会中的糟粕;既要摆脱传统的羁绊,又要摆脱外来价值的左右,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