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二、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性的丰富和生长
公茂虹
2013年07月02日10:34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社会的变革实践来看,现代性主要是指社会主义中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按照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不断走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现代化的社会变革实践所呈现出来的当代中国社会的特质,这种特质主要表现为确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社会运行管理制度机制,形成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核心价值体系,等等。而不是完全以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和现代化体征作为标志。这种认识与以西方话语体系解读的现代性有着根本不同。其实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现代性与西方的现代性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能以解读西方现代性的标准来解读中国的现代性。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性的快速生长,即使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也不否认。2010年1月,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认为,我们得出的现代性概念,不能仅仅建立在北美和欧洲的经验基础上。随着新型现代性的出现,我们对现代性的理解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和拓展。中国发展的独特性属于现代性发展的谱系。(参见谭扬芳、贾江华:《中国特色道路昭示光明未来——国外学者论“中国发展模式”》,《红旗文稿》2012年第14期。)尽管西方人企图把中国现代性的生长纳入西方视野下的现代化框架,但他们还是指出了中国发展的独特性,并把中国现代性的生长称作一种新型的现代性。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中国现代性的快速生长虽然始于改革开放,但现代性的萌芽和发展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现代性萌芽于洋务运动时期明确提出的求富求强,进而发展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再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提出的繁荣富强等等,而强劲的内生动力在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即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间已经在孕育之中。这一时期,自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遇到的严重失误和挫折,迫使人们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关系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这一问题直到实行改革开放,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后,才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加以深入研究和讨论。1985年,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姆维尼时,在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时说:“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117页。)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依据是什么?从理论上来说,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从实际情况来说,“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一九七八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二百五十美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5页。)摆脱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状况、摆脱贫穷、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发展生产力最迫切的现实要求和最根本的动因。“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消灭贫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性的生长和发育是随着消除贫穷、实现富裕的过程逐步展开的。从这里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19世纪晚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及洋务派领袖们求强求富的内心渴望,依稀看到20世纪初期张謇等大上海的资本家倡导实业救国、渴望国家富强的期待目光。在中华民族的内心深处,追求现代性的理想自近代以来不曾坠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消除贫穷、实现富裕的过程,就是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而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来看,现代化进程不能也不可能是物质财富的单项提升,必然与其他方面的现代化纠葛前行。从最初的“以钢为纲”,到工业现代化,再到四个现代化,再到全面实现现代化,经历了长期的认知过程。这是中华民族追寻现代化的心路历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化是我们党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根本主题。也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探索的根本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这一根本主题的应有之义。现代性是这一根本主题的本质。

现代性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逐步生长起来的,是从解决消除贫困问题开始的,而现代性的极大丰富是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总体布局的过程中实现的。现代性的生长具体体现在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涵的探索方面。大致来说,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