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探析“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探因
苏海南 张车伟 周天勇 李春玲
2013年05月27日08:06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阅读延伸一

  两难并存,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

  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既存在对立的一面,又存在统一的一面。矛盾之处在于前者反映劳动力的需求不足,而后者反映供给不足,需求不足与供给不足同时并存于劳动力市场明显是一种矛盾现象。统一之处在于大学生群体和农民工群体面临着同样的经济产业结构和发展条件,都需要在劳动力市场就工作岗位展开竞争,不同比较优势前提下竞争的结果自然不同,其就业的概率也不尽相同。

  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调整过于缓慢,才使得高等教育显得相对过剩,而且这种相对过剩并非是一件坏事,而是为将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市场的优化配置准备了更多的人力资本,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源泉。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

  十年来,“就业难”发生了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主持人:近年来,大家都在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到底难在哪里?

  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着重点并非是失业和缺乏工作岗位,真正的难点是找到令毕业生满意的并与其专业能力相符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就业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包括不公平竞争、缺乏信息渠道、高昂就业成本、受骗上当的风险,以及就业初期的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和生存环境恶劣。

  主持人:10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状况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大学毕业生采取了哪些新措施应对就业难?

  李春玲: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难点逐渐发生转变,他们的心态等也在发生变化。

  1、毕业生心态变化。他们接受了就业难的现实,普遍降低了就业预期,对初职月薪水平的要求不断下调,以往难以接受的较低声望和较低专业技能的就业岗位现在也可以接受。

  2、毕业生采取多种应对策略,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比如:申请入党、报考公务员、考取各类资格证书、争取实习机会、了解就业信息,等等。

  3、失业率不高但就业率也不高,相当多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教育来推迟就业。

  4、隐性失业现象突出。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大约75%的人就业,而没有就业的25%的人,只有不到半数在继续上学,其余的人既不工作也不上学。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他们马上就会就业。这些人就是隐性失业者,应届毕业生毕业一年期间的隐性失业率接近10%。

  5、学校培养目标错位导致就业率两头高中间低。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和博士生,211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于985高校和普通高校。

  6、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导致新的学校教育无用论。目前大约30%的毕业生在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许多学生对学校教育不满意,认为学到的专业知识无用,对专业课学习采取应付态度,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考研、学外语、考各种证书、兼职工作等方面。

  7、就业满意度很低,毕业生频繁跳槽。有50%的人对自己的就业状态不满意,他们抱怨收入低、待遇差、专业不对口、没有发展前途等,这导致毕业生跳槽现象频繁发生。毕业半年内有27%的本科毕业生跳槽,而大专生则有48%跳槽;毕业三年内61%的本科生都跳过槽,79%的大专生跳过槽。

  8、自主创业人数增长但失败者不少。近年来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稳步增长,但是创业之路十分艰难,失败几率很高。

  不能将“招工难”解读为我国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

  主持人:现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相当数量行业都出现了“招工难”问题,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

  张车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当前,我国出现的“招工难”标志着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变成稀缺资源,但我们也不能将当前“招工难”解读为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实际上,我国劳动力绝对数量极其庞大,明年,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接近10亿,农村仍有大约1亿至2亿的富余劳动力。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我国仍然有充足的劳动力供给。

  主持人:既然我国有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为何又出现了“招工难”问题?具体原因是什么?

  张车伟:当前,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企业的“招工难”,原因不尽相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沿海外向型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不少企业开工不足,进而停产减员,导致农民工回流。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这些企业的外贸订单增长较快,用工需求迅速增加。因此,沿海外向型企业的“招工难”主要是由于国外消费需求增加所致。内陆地区“招工难”的原因则与此不同。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内陆地区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内陆地区承接了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随之出现了一些企业用工需求迅速增长,以至于难以满足的情况。内陆地区的“招工难”主要是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需求的增加所致。

  多个“不匹配”造成了有人无岗与有岗无人的“两难”

  主持人:导致当前“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张车伟:当前的“招工难”更多的是一种结构性矛盾。所谓结构性矛盾,简单说来就是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匹配现象,这既可以来自于地区、行业之间的不匹配,也可以表现为劳动者素质技能与岗位技能需求的不匹配。由于无法实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配合,劳动力市场上既会出现有人无岗的现象,也会出现有岗无人的现象。

  苏海南: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其原因涉及多方面,概括而言,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即低端产业比重过大,技术性要求高行业、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快。前者比重大,一方面造成这些产业持续生产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另一方面造成对低端劳动力需求大,同时却无法向劳动者提供发展前景,这都强化了这些产业企业招工难;后者发展慢,特别是其中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慢,导致白领、灰领岗位增加少,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二是劳动力素质结构不合理,大学毕业生实际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农民工和40、50人员就业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高中端劳动者数量少,造成许多用人单位想要的人招不到,不需要的人来应聘的一大堆;这一方面导致大学生,农民工和40、50人员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也导致部分用人单位招工困难。

  三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比较困难,这些行业企业是当前及今后我国劳动力的主要需求方,但它们面临的税费、成本上涨等压力大,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动力和能力都不足,经济效益差,支付不起劳动者希望获得的较满意的劳动报酬,又无法提供个人发展前景,这进一步导致这些行业企业既想招工又招不来人。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