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李后强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三大发展战略”是解决四川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主要矛盾的良策。多点多极支撑是总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是路径,创新驱动是动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推进四川“两个跨越”的伟大实践。
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是推进新阶段四川发展的重大决策。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紧扣我省发展主要矛盾,针对四川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特征和单极支撑格局尤为突出、但人才资源丰富的基本省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辩证思维和系统方法,高瞻远瞩地提出,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必须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三大发展战略”,多点多极支撑是总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是路径,创新驱动是动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推进四川“两个跨越”的伟大实践。
“三大发展战略”是时空的辩证统一体,充分体现了系统论、增长论、创造学思想。实践表明,科学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是特殊性和一般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因为发展是不能割裂的连续过程,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过程,而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全局的方略,因此发展战略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关于发展问题的全局性抉择。从时间轴上看,“三大发展战略”坚持了历届省委治蜀兴川的思路和方略,具有继承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从空间轴上看,“三大发展战略”借鉴了国内兄弟省市区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具有科学性、普遍性和典型性。尤其是,“三大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三大发展战略”之间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创新驱动能加强多点多极支撑和加快“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但创新需要空间点极为载体,需要“两化”及城乡为保障;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对“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和创新驱动具有空间容纳和方向引领作用;城乡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现实基础,“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也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实施和创新活动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
“三大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主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全面问题,能优化发展格局,激发各地发展活力,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遍特征和经验总结,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是要解决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分割问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要解决后劲不足、持续性不够的问题,因为四川已进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发展阶段,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三大发展战略”要解决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通过“三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两个跨越”的实现,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所以,我们说“三大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闪耀着智慧和人性的光芒,是事关全局的三维立体战略。
“三大发展战略”是空间和功能的多元统一体。从哲学上讲,“三大发展战略”是对内因起决定性作用、抓主要矛盾、相互联系、对立统一、质量互变等光辉思想的实际应用;从经济学上讲,“三大发展战略”是对竞争合作、产业分级、工农联动、增长极、生产力等经典理论的创新实践;从伦理学上讲,“三大发展战略”是对公平、正义、平等、自由、人权等价值理念的科学采集;从政治学上讲,“三大发展战略”是对执政为民、科学执政、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等先进意识的现实折射。健康的经济社会系统是一个多元的有机的良性整体,内部有恰当的数量比例关系,有功能区分、有层次结构、有关联作用、有力量支撑。从理论上讲,点与极,城与乡,既是空间概念,也是产业载体,是给人类活动提供保障条件,内涵极为丰富。在经济学意义上,城与乡功能不同,点与极作用有异。所以,“三大发展战略”既是空间布局也是功能分位,循此,各点各极各地能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培育竞争优势,增强发展动力。
总之,我们要深刻把握“三大发展战略”的内在统一性、基本内涵和工作要求,使之贯穿于全省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开创四川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系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