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谢正军
中国社科院经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钟君表示,有数据显示,北京出租车的平均空载率达到40%。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与其直接干预市场、管理价格,不如转身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牵头开发更有效、更实用的叫车软件,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化解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起步价从10元涨到13元、每公里里程价格从2元涨到2.3元或2.6元……近日,北京市公布了出租车价格调整听证方案,引发社会热议。支持者认为,此次调价旨在增加出租车司机收入,值得肯定。反对者则认为,增加司机收入不能只让老百姓埋单,涨价并非治理打车难的治本之策。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6938人进行的一项题为“涨价能有效缓解打车难吗”的在线即时调查显示,41.0%的受访者表示正在关注此次北京市出租车价格调整。55.0%的受访者直言,只靠涨价并不能有效缓解打车难问题。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近半数(49.5%)受访者表示在北京有过打车经历。
46.9%的人表示如参加听证不会赞成此次出租车调价方案
在公布的价格调整听证方案内容中,“起步价从10元涨至13元”最受关注(54.3%),其次是“每公里里程价格从2元涨到2.3元或2.6元”(41.4%),第三是“低速等候费从每5分钟加收1公里租费涨至每5分钟加收2公里租费”(32.2%),第四是“预约叫车费由3元涨至提前四小时以内5元、提前四小时以上8元”(25.5%),排在最末位的是“保留燃油附加费并且与汽油价格联动”(20.8%)。
由于经常打车,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徐女士很早就开始关注出租车涨价的相关信息。几天前,当在网上看到涨价听证方案后,徐女士坦言这个涨法让她有些承受不起。
徐女士算了一笔账:按现在的涨价方案,每次打车最少要多掏3到4元钱,遇到拥堵或去稍远的地方,要多掏十几块钱。按一个月打车20次计算,每个月多花在打车上的钱少则一百元,多则两三百元。在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的当下,交通费用突然增加这么多,着实让人感到压力不小。为了减轻压力,以后只能尽量减少打车的次数了。
调查显示,73.8%的受访者表示价格上涨会影响到自己的打车行为。
在北京市相关部门给出的解释中,此次出租车价格调整是为了改善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提高他们的出车积极性,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老百姓打车难的问题。
北京出租车司机张师傅对此却并不看好。他认为,现在大家只说涨价,没说份子钱涨不涨,如果份子钱也跟着涨,那收入增加就可能只是一句空话。而且按这样的涨价幅度,司机高峰期出车还是很难赚钱,出车意愿仍然不会太高。至于电话召车费用上涨,由于现在的电召系统问题太大,司机接单后经常扑空,大多数司机已经放弃不用了,再涨价也没什么意义。
此次价格调整听证会召开在即,如果受访者作为此次听证会的代表,他们会赞成已经给出的方案吗?调查显示,46.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会赞成,27.1%的受访者表示会赞成,26.0%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55.0%的受访者直言,只靠涨价并不能有效缓解打车难问题。
中国社科院经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公共服务蓝皮书》执行主编钟君,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北京市出租车价格调整之所以会引起公众强烈反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社会在关注打车难问题时都聚焦在出租车司机的份子钱上,虽说作为正常管理成本的份子钱也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由于相关方面对份子钱的构成一直遮遮掩掩,其中真正的管理成本是多少、利润又是多少,一直都没有给老百姓一个清楚的交代。公众的怀疑越积越大,任何不涉及份子钱改革的调价举动,都会引发大家的不满。
“另外,相关方面一遇到公共服务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涨价,用掏老百姓兜里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思考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这种在公共管理上的懒人思维,也正是招致老百姓反感的重要原因。”钟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