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九项重点工作,提出“改革重在行动”、“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出实招”。本报为此组织撰写了系列时评“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专家谈”,特邀专家为新一轮改革献计献策。今起刊出,敬请关注。
5月1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讲话,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新活力。此前的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九项重点工作,第一项便是抓紧清理、分批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这充分彰显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我国改革全局中的重要性,也充分显示出新一届政府班子推进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厘清和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释放改革红利。
从当前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激发经济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平稳运行与隐忧风险并存,制约发展的矛盾不断显现。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工业、消费等指标增速放缓,4月份的数据也未见趋势性好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的原因是体制机制不合理,很多问题更是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直接相关,众多的行政审批项目像网一样捆住了市场的“手”,抑制了经济社会的活力。今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要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破除发展障碍,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和市场活力的“加法”,用更大气力释放改革红利,确保当前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任务的完成。
从中期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政府在经济调节中存在对经济干预过多、抓得过死的现象,越位现象比较严重。政府干预过多,会导致不良投资增长,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经济转型升级,容易回到过去过多依赖政府主导、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打破市场分割和垄断,消除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调动经济内生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