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论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
宋养琰解读两种宏观调控基本模式的利弊
2013年05月13日13:4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经济学家 宋养琰

人民网北京5月14日电 (万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此次改革“国九条”明显的主旨就是,在解决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下功夫”。就此,经济学家宋养琰以“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为切入点,深入地论述了如何来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他指出,总体上看,对当代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采取纯粹意义上的直接调控或间接调控,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

宋养琰指出,一般说来国家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对经济运行进行有计划的宏观调控:一种是把指令性计划和市场模拟结合起来,作为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手段,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直接调控。另一种是把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作为对经济进行的宏观调控手段,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间接调控。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过程的两种最基本的宏观调控模式。

他谈到,在直接控制下,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控制所属企业的投入和产出,通过市场模拟为企业提供相对固定的多种经济参数。这样,各个企业之间和商品交换关系就被国家控制起来了,国家可以通过对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系的控制来组织社会生产力。在间接调控下,国家通过指导性计划为企业提供宏观经济信息,通过市场调节促使企业把微观决策与宏观决策统一起来。这样,各个企业之间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就会受到国家宏观决策的影响,国家可以通过对一些企业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系以各种程度不同的影响来组织社会生产。

宋养琰认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如何控制企业,而在于首先或者说更主要的是如何更有效地控制好商品交换即如何控制流通或市场。在直接调控的范围内,市场机制几乎处于失灵的状态,计划调节一切。在间接调控下,计划的制定主要是建立在对市场规律和调节状况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用计划约束和指导市场活动,矫正和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实现经济的和谐运转。当然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是为了有组织地利用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满足社会需要。但是,由于二者存在着重大区别,其效果大不一样。

相关阅读:

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国九条”指向详解

解读改革“国九条”:政府职能改革“壮士断腕”

【导读】李慎明: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深化改革需调整七大利益关系

专家:新一轮机构改革是一场“增量优化”改革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宋养琰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