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同心同德共铸中国精神——写在抗击芦山地震灾害之际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3年05月08日10: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芦山抗震救灾,汇聚八方力量。图为抢修坍塌道路的工人肩扛碗口粗的横杆,让转移伤员的武警战士和医护人员顺利通过。

  刘龙 杨卫华摄(人民图片)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灾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紧急部署,人民军队火速赴险,相关部门立即行动,社会各界广泛响应,四川人民英勇奋起,一场波澜壮阔、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斗争迅速展开。经历过“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磨砺,面对新的考验,强大的救援力量再次集结,浩大的社会资源再次汇聚,博大的爱心热潮再次涌动。抗震救灾斗争充分体现了“同心同德、自信自强、科学高效、人民至上”的鲜明特点,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彰显了中国力量的强大,增强了中国道路的自信。

  同心同德:弘扬民族大德

  多难兴邦。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的凝聚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协力奋战,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让灾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同心同德,是中华民族思想统一、信念一致、戮力同心、夺取胜利的精神特质和优良传统。每当遇到灾难,这种民族大德就犹如奔腾的江河,焕发出震天撼地的精神力量。同心才能同力,同德才能同道。芦山抗震救灾的事实再次证明:只要同心同德,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同心同德,表现为党和政府迅速决策、紧急动员的与民同心。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习近平同志命令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立即投入抗震救灾。李克强同志当日下午飞抵灾区,冒着余震危险亲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委省政府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奔赴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从第一时间救人到千方百计救助受伤群众,从物资调运到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各项救灾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危急关头,党和政府与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成为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同心同德,表现为华夏儿女八方支援、共克时艰的万众一心。灾情刚刚发生,人民军队紧急驰援,公安消防迅速行动,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抢险人员抢通保通,新闻战线快速反应,成都市民踊跃献血,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一家有难邻里相助,一时有难共渡难关,一处受灾齐伸援手。这一刻,平凡人物的非凡作为感动世界,神州大地到处涌动着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到处迸发着华夏儿女心系灾区的无疆大爱。

  同心同德,表现为灾区人民守望相助、自救互救的戮力同心。芦山地震灾区是5年前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再次面临灾难,受灾群众守望相助,以坚强的意志开展自救互救,救亲人、救邻居、救陌生人的事迹感天动地。从汶川到芦山,灾区群众在承受灾难和痛苦的同时,展现的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滋养着当代华夏儿女,闪耀出更加耀眼的人性光辉,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精神之花。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