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高效:彰显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能够集中调配社会资源,集聚各方力量,确保有效应对巨灾。此次芦山地震救援力量的迅速反应、救援体系的合理架构、救灾资源的科学配置、救灾手段的专业程度,创造了科学高效的救灾范例。
科学高效,彰显完善的救灾体系优势。科学的决策体系确保了指挥畅通,强大的动员体系确保了举国响应,有力的执行体系确保了令行禁止,完备的组织体系确保了运转有效,充分的保障体系确保了应急需求。震后1分钟中国地震局发布自动地震速报信息;震后28分钟公安部启动一级响应机制;震后不到半小时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赶赴震中;震后半小时武警四川总队1200名官兵赶赴灾区;震后5小时民政部向灾区发送3万顶救灾帐篷、5万床棉被和1万张折叠床;震后15小时第一支国家级专家医疗队赶赴灾区。防灾御灾、抗灾救灾体系的高效运行,汇聚起抗震救灾的磅礴力量。
科学高效,彰显合理的资源配置优势。抗震救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综合检验政府对各种资源的调配和统筹协调能力。这次芦山抗震救灾,国家行政资源高效配置,部队、公安、民政、卫生、交通、通讯、水利、气象、国土等部门有效发挥作用;社会民间资源动员充分,各种救灾物资源源不断送往灾区;精神资源竞相涌流,救援部队、共产党员舍生忘死,社会各界爱心迸发。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资源配置优势得到凸显。
科学高效,彰显先进的专业技术优势。我国近年来研发的一批抗震救灾装备设备在这次地震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通过无人机,第一时间赶制出分辨率达到0.16米的芦山县太平镇震后影像图;国家1∶50000地形数据库部分成果,为灾情评估、决策指挥、抗震救灾和今后恢复重建提供技术支撑;由北斗卫星、侦察机、远程运输机、陆航直升机组成的空中立体救灾网,大幅提高了部队抗震救灾效率;采用最先进的膜处理技术的多功能净水车,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整个抗震救灾过程凸显了科技的巨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