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原则内涵于文章的思想观点,外形于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是马克思主义优良文风的内在要求。文风体现着对事业的态度、对人民的感情,也体现着推动工作的才智、能力和水平。一切不良文风,都是同党的性质和宗旨、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格格不入的。改文风应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处理好改与守、应与引、形与魂、破与立的关系。
文风是学风、党风的体现。改文风,改的是思想、是世界观。不良文风的流行,容易使党的性质宗旨变味甚至变色。改文风,就是要清除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滋生传播的温床和工具。因此,必须以高度的党性自觉改文风,永葆党的政治本色。
改文风的要义是增强党性
文风是党性的具体体现,党性是贯穿马克思主义文风的灵魂和风骨。党性原则内涵于文章的思想观点,外形于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是马克思主义优良文风的内在要求。
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文章的风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因而从来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毛泽东同志说:“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正所谓“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鲜明的政治立场,便是文章的风骨。改文风,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把我们的“主义”讲得更真,把党的声音放得更大,把时代主旋律唱得更响,把理想信仰的风帆扬得更高,从而把亿万人民群众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实事求是是贯穿始终的灵魂。文章合为时而著,文件合为事而发。改文风,最根本的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讲真话、报实情,既是做人干事的基本原则,也是党性修养的起码要求。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并不容易,既要有坚定的党性,又要有务实的作风。改文风,就是要改掉“假、大、空”,一切从客观实际而不是从本本或者个人主观臆断出发来决定说什么、怎么说,这样才能形成务实、充实、平实的好文风。
人民利益至上是永不移易的价值追求。优良文风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为公还是为私、为民还是为己,是改文风需要首先解决的世界观和立场问题。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批判“党八股”文风“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我们的一切文章、讲话,一切宣传工作,都是为了“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宣传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让群众了解和掌握。讲话、作文之前,先为自己的功名利禄打算,对上曲意逢迎,对下颐指气使,如此怎能服众?文风贴群众利益越近,群众的心离我们党员干部也就越近。如果不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也就不会把这样的讲话、文章当回事。改文风,就是要改掉官僚主义、个人主义在文风中的一切表现形式,就是要使我们党的一切宣传工具、表达工具都能彰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示我们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仆情怀。
民族优秀文化是流淌其中的血脉。文风问题也是文化问题,是具有民族性的,需要民族优秀文化的浸润。倡导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风,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这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内功,也是文思奔涌的源泉。作为党员干部,为文有“四气”不可或缺:科学理论之元气,工作实践之底气,民族精神之豪气,党性修养之正气。在文风问题上,绝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民族文化的东西,是对历史的割断,也是改文风的歧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