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文风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文风体现着对事业的态度、对人民的感情,也体现着推动工作的才智、能力和水平。一切不良文风,都是同党的性质和宗旨、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格格不入的。改文风应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改与守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风既具有科学性、时代性,需要求新、求变;又具有党性、人民性,必须持之以恒、坚守不移。改文风,改的是不符合党和人民利益、不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的不良文风;守的是党的优良文风的好传统。党长期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不能丢,党管意识形态、党管新闻的原则不能有丝毫动摇。改文风,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否则就会误入歧途。
应与引的关系。改文风,无疑要应时、应事、应人、应境。面对社会转型期多利益诉求、多社会思潮、多媒体交织、多表达途径、多舆论热点的“多元化”舆论生态,面对人民群众多样化、分众化、个性化的舆论需求,我们从文风上应主动适应。然而,适应是为更好地引导,而不是一味迎合。越是思想观念多样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越要争主动、占主导、唱主调;越是多媒体交织、多利益主体争相发声,主流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就越要发声、发大声、发出中国好声音。尤其是面对同一事件的多种说法,面对舆论的“习惯性质疑”,主流媒体更不能失语、迟语、妄语,而应善于回应、善于解疑、善聚共识。面对各种社会思潮,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守土有责。改文风,要使主心骨立得更稳、更直、更硬,绝不能患“软骨病”。
形与魂的关系。为文应随思随情赋形,因物因事赋形,不能只有一个漂亮的躯壳。思想是文章、讲话的灵魂和统帅,如果思想苍白无力,无论外在形式多么华美,也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改文风,要改语言表达形式,但第一位的是改思想内容。欲求文之气贯长虹、引人入胜,必先有思想的深邃与厚重。“假、长、空”的要害在于脱离实际、言之无物、思想肤浅,读之无味无用。言多言少的价值取决于是否应时、当事、管用。长而新意迭出,不厌其长;短而字字珠玑,不觉其短。倘若长而无思、无情、无当,老百姓自然弃之如敝屣。求真务实著文章,鸿篇袖章总相宜。为文的关键在于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于使形魂一体、相得益彰。
破与立的关系。有道是不破不立、不贬不扬、不揭不治。改文风,就要增强问题意识,改掉陈规陋习,树立文苑新风尚。破旧是为立新,揭短是为扬长,发现问题是为解决问题。为质疑而质疑,甚至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只讲支流不讲主流,就有昧良心、有违正义、有悖于党性。只有怀着务实、积极、负责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弘扬既具批判性又具建设性的好文风,才能凝聚社会发展正能量。
(作者为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