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国家对污染企业的控制日益严格,传统煤炭行业前景堪忧,煤炭运输作为其中一环也受牵连,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与此同时,农村却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农业生产机械化正大力推广,外出务工农民流转土地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市场对粮食的需求不减,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这一切徐武学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时机日益成熟,新农民、新农业的时代已经到来。
2008年3月,徐武学停了公司,全力回归农业产业。他承包了村民50亩地,又将村里50亩地废弃的砖瓦窑复垦承包,作为自己试水一产的试验田。2008年6月,他又承包了200亩地。加上前面100亩地共300亩地都用来种植小麦和玉米,每亩地一年纯收入600多元,300亩一年可达18万元,规模化种粮效益初显。
“300亩不够大,我要做更大的种粮大户,我要让村里人都看到,国家给了这么多好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土地一定能‘生金’,农民也能住楼房、开奔驰。不光我自己要致富,我还要带领更多的农民致富。”徐武学说。
2009年至2010年,他来到经济发展更为迅速的闻喜县裴社乡。裴社乡干部告诉他,如果是几年前,即使再出去打工,农民也会抱着几亩田不撒手。但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民的思想更开放,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现在至少有70%的村民不愿意种地而选择从事其他产业。徐武学做种粮大户的梦想找到了生根的土壤。
拿大喇叭一吆喝,大泽村的村民就前来开群众大会。你愿意包我愿意转,一拍即合,一周的时间村民就办完了签字,徐武学流转到了1144亩地。
“要说包1000多亩地,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哪能种得过来?但是现在你看,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1000多亩地只需要10个人管理,农忙时候也只需要20人至30人。农业生产方式完全改变了,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省钱省地。没有机械化这个前提,我要成为种粮大户的梦想肯定实现不了。”徐武学说。
“敢包这么多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国家重视农业,不断有政策出台支持农业生产,给补贴、给培训、给技术、给项目,我才有底气有信心实现自己的梦想。”徐武学说。
徐武学承包的1000多亩地原来是半旱地,因为缺水只能种植一茬小麦。2011年得益于国家的相关项目,徐武学的田地打了三口井,基本解决农田用水问题。1000多亩地从只能种一茬小麦变成可以种一茬小麦一茬玉米,而且小麦亩产从500斤至800斤提高到800斤至1200斤。
“以前种地就凭经验,这种种法没有效益,现在的农业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了,拌种、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一环又一环保证着粮食产量和种粮效益。”徐武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