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届政府甫一亮相,就抛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施政愿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是李克强总理在3月17日会见中外记者时首次提出的全新概念。
3月20日,在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李总理再次强调了这一概念,他说:“中国的经济到了今天,不转型我们难以为继。”他提出,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中国经济升级版”,这一概念迅速在经济学者中引发大讨论。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看来,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信号,提示中国经济必须升级。“雾霾天气、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这些问题也都反映出,中国再不能像过去那样发展经济了,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遇到天花板了。”他说。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也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存在多重失衡,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化解这些矛盾与问题。
“经济升级,这个话题是我们长期关注的,经济学界早就意识到,随着中国传统增长动力的衰减,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力将会下降。下降的过程,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如果我们能培育出新的增长优势,中国将会进入具有更好质量的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提出,是中国经济的大势所趋。
那么,中国经济升级版包含哪些内容?怎样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经济周刊》就此采访了多位经济学者。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脉络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其核心就是发展方式的转换,不过各个时期的侧重点不一样。” 杨瑞龙告诉记者。
最早在“九五”计划时期,中央即已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十五”计划在此基础上把经济结构调整提到战略性高度,提出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与调整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结合起来。
“九五”、“十五”10年间,中国改革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投资和政府推动,依赖低端产业,依赖出口引领的增长模式,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十一五”规划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十二五”规划更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同时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四条主线,构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支点。
“李总理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更深层次的转型。我理解其背景是,由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要素,比如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传统工业化红利,都在衰减,此时如果不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方式转变,可能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挑战。中国需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杨瑞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