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关注“改革红利”系列调研报告之一:走向消费主导是个大趋势
调查人:苗树彬 张飞
2013年04月09日10:23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我国消费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历史拐点

有人认为我国的消费水平并不低,也有人担心我国实现消费主导容易导致过度消费。调查显示,我国消费率正处在历史的拐点,主要表现在:

⒈我国消费率处在历史的低点

调查显示,我国消费率不仅处于历史低点,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消费率呈逐步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曾经达到66%和51.6%,进入本世纪以来,消费率开始急剧下降。2000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分别为62.3%和46.4%,2010年急剧降至48.2%和34.9%,10年中分别下降了14.1和11.5个百分点,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

与国外相比,我国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居民消费率在时间横断面上的差别也相当明显。在相同的年份,我国消费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也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水平;与典型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消费率也偏低。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低于“金砖五国”中的巴西(64.2%)、印度(63.2%)、南非(56.9%)和俄罗斯(51.3%)。

客观地看,我国仍处在消费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明显偏低。从统计数据看,2009年,我国人均消费1306美元,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5093美元的三分之一,仅为美国的4%和日本的5.5%。

⒉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近几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6410亿元,2010年达到154554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8.1%。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均远高于“九五”的10.6%和“十五”的11.8%。从现实情况看,未来5-10年,消费主体将不断扩大,广大农民有望从潜在消费者变成现实消费者。从收入情况看,城市居民在达到人均收入6000元水平之后,空调、电脑、手机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农村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市场将出现明显的增长态势。我国7亿多农村人口的消费潜力十分引人注目,被认为是世界经济版图上少有的亮点。这个消费潜力的释放,将对新阶段扩大内需战略产生决定性影响。

⒊居民消费结构正处在优化升级阶段

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1996年降到50%以下,2000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也降到50%以下。到2011年,城镇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到36.3%,农村恩格尔系数则降到40.4%。在生存性支出比例大幅度降低的同时,城乡居民对住房、汽车、电脑、高档电器等消费品的需求更加普遍,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开始大幅增加。

历史地看,改革开放之初吃饭、穿衣等私人产品的严重短缺逐步成为历史,全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公共产品短缺的时代开始到来。这突出地反映在城乡居民的发展性消费支出比例明显超过生存性消费支出比例。例如,全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为什么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普遍、更为强烈?原因就在于,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公共安全、基本住房、资源环境等公共产品的短缺,开始成为全社会的突出矛盾。适应这个大趋势,基本满足全社会对基本公共产品的需求,成为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