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共青团干部魅力提升12法》独家连载
第一章 形象吸引法
2013年03月06日10:5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返回>>>《共青团干部魅力提升12法》,中国青年出版社,吴庆主编

魅力原理

Key words:形象 晕轮效应 首因效应

什么是形象?《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个人形象,也就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社会学者普遍认为一个人的形象在人格发展及社会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综上所述,形象首先是指较浅层次的外化的形态、姿态和神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形态指生物体的外部表现;姿态指姿势,样儿;神态指神情态度。其次,形象也指更高层次的,个人的文化水平、职业道德、精神风貌和仪表装束给社会整体印象。

形象吸引法就是团干通过精心设计自己的形态、姿态和神态,利用人的视觉功能来吸引别人注意进而促进工作开展的方法。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苏格拉底用更诗意的语言说:美是上帝的微笑。这个“美”,不仅仅是自己的美,别人的美,我们同样爱。端庄的容貌、得体的衣着和恰当的举止之美等等,对于周围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形象美,这种美就能产生一种巨大的魅力,就是一种“不止是吸引”的效果。

同理,团组织要增强凝聚力,团干就要增强魅力,团干的形象就要得到提升。

在我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普遍关注着形象美的问题,不但青年人讲求着装美、妆容美、体形美、肤色美、仪态美,许多中年人和老年人也饶有兴味地参加健美活动;不但女士们千方百计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男士们也越来越追求美的风度;商店里化妆品琳琅满目,新潮服装日新月异……而这些,都是一种对美的追求!

人们对美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是因为一个人的外部形象如何,常常向人显示了他是谁,也显示了他的自我感觉如何。一个良好的形象,是他经意不经意间向周围的人传达的一种美的信息。那么,形象又是靠什么来吸引周围的人呢?人们又是为什么总是喜欢接近那些具有魅力的形象呢?这些都源自于两个有趣的现象:晕轮效应和首因效应。它们都属于心理学范畴。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当我们根据个体的某种特征如智力、社会活动力、外貌而形成对他的总体印象时,我们就受到了晕轮效应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晕轮效应的形成原因,与我们知觉特征之一——整体性有关。我们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孤立地进行感知的,而总是倾向于把具有不同属性、不同特征的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和部分是有机地联系成一个复合刺激物的。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试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而另外一位心理学家则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并对第一组被试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大科学家;对第二组被试者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然后让两组学生描述照片上的人的人格特征。第一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示了他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体现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眼窝,证明了其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意味着他沿着犯罪道路走到底的决心。

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定地位,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晕轮效应的影响下,一个人的形象仪表自然成为了他的“标签”之一;一个良好的形象,也能成为他的光晕!

(责编:朱书缘、赵晶)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