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李君如:坚定道路自信
李君如
2013年02月18日14:12   来源:前线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这是本次党代会在思想理论上的最大亮点。无论在党的理论创新历史上还是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党代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具有最高的组织权威性。通过党代会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来,可以以这样的组织制度的权威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作为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信奉科学性是为了增强思想认识和行动的自觉性,尊重组织权威性也是为了增强思想认识和行动的自觉性。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四个更加自觉”的要求,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要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起来,是因为这一科学思想理论具有长期的理论指导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就理论意义而言,就是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我们都知道,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发展问题,有过大量的丰富的论述。一是强调发展是在事物内在矛盾的推动和外在条件的影响下,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变化的过程;二是强调在经济领域特别是物质生产领域,发展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主要是工具),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的生产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三是强调在社会领域,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过程中,推动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变革的过程。邓小平同志的发展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哲学思想,借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发展研究成果(包括发展经济学、发展政治学、发展社会学),重点论述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变革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的发展特别是关于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关于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关系等重要思想,就是邓小平同志发展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最需要的理论,是能够指导我们的事业长期发展的科学理论。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我们都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形成的。这次飞跃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了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从毛泽东同志开始就作了艰辛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毛泽东同志的未竟之业和留下的思想财富,重新开始探索。在当时的条件下,无论是拨乱反正还是改革开放,重点都是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破题,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上来,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动员大家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世纪之交发生的国内外政治风波,把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凸显了出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破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结合起来,进一步通过一系列“两手抓”的决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决策,解决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问题,聚焦发展这个执政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和执政党建设已经确立了全新认识的基础上,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直接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破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可见,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仅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且直面“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个历史性课题,提出了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的战略思想。因此,这是一个可以长期指导我们改革发展的科学理论。

  再次,科学发展观在过去的十年里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党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的、自然的和经济社会的一系列风险考验。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着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以及实践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我们是用改革开放前的老办法还是搬用西方那一套做法来解决问题,又一次出现了“走什么路”的选择问题。在这个重大考验面前,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入分析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了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不断化解经济社会结构性变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在应对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重大决策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在世界各个大国同时参加的这场“大考”中考出了一份骄人的好成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去十年,既是在实践中提出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十年,又是实践检验科学发展观的十年。因此,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因此,“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一定要通过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进一步学好科学发展观,掌握好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对于进一步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责编:赵晶、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前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