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李君如:坚定道路自信
李君如
2013年02月18日14:12   来源:前线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发展的道路

  坚持改革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界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就是怎么概括和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七大破了题,十八大予以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十七大的界定,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进一步作出表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者最重要的变化,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使之成为“五位一体”的布局;二是在奋斗目标中增加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这条道路,形象地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沿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行进,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最终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走向具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元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了五个基本元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从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四大发展目标。

  关于经济建设问题。十八大报告强调了三个重要问题: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是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的一个重大是非问题,澄清了近年来有人以中央强调加强社会建设为由头否定经济建设是中心的错误观点。二是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回答了邓小平同志的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澄清了有些人把两者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三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因此,我们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关于政治建设问题。十八大报告强调了四个重要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就回答了一个长期困扰许多人思想的重大问题——中国有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事实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才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与政治是不能机械地割裂的。中国的第一场改革,即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改革,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并取得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每深入一步,都需要政治体制改革加以保障。反过来,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犹豫不决,经济体制改革也难以推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胡锦涛同志就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取得了七大进展。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这个重大问题。二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始终不能忘记的根本原则。三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是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此,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应该讲,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在民主政治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其中之一就是形成了社会主义民主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两种形式。我们要善于把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关于文化建设问题。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已经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中有四个重要任务: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阐述,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增加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关于社会建设问题。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此,报告强调了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二是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三是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任务,包括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特别是,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小康”的新要求时,已经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十八大进一步把它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此,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报告强调,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发展的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责编:赵晶、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前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