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盘点:2012中外十大思潮的特点与走向
——本年度十大思潮调查结果与简要分析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2013年02月04日16:3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五、对社会思潮的引领  

  在“推进新一轮改革,对各类社会思潮的第一态度应是”问题调查中,49%的受调查者选择“应鼓励、包容,有利于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位居首位,这说明大多数民众对当代各类思潮的交锋持鼓励、包容态度。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对待各种思潮应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有助于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思潮百家争鸣趋势是社会活力的表现,思潮的交锋互动有利于思想发展与社会进步。不仅如此,不同思潮在应对其他思潮挑战时,也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比如自由派提出的激进观点,就会受到新左派与新权威主义的批判与制衡;同样,新左派提出的为“文革”翻案的言论则会受到自由派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强烈反击与有效制衡。在多元思潮的相互制衡之中,理性的声音在社会上将越来越有影响力,极端的声音虽然会始终存在,但只会处于边缘,只能是多元声音中的异端而已。有专家称,对于各种思潮需要妥协和包容,用“最大公约数”来妥协,用“最小公倍数”来包容。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面对社会意识出现的多样化倾向,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这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做到真正的引领;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与多样的社会思潮之间才能和谐;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多样”之间的客观矛盾才能得到协调和平衡,不同社会思潮之间才能和谐。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谈不到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意味着把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不是放弃对错误思想的斗争。尊重是正视,不是示弱、畏惧;包容是沟通交流,不是包庇、纵容。在引领过程中,被尊重、被包容的社会思潮,体现着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有益文化的成果、绚丽多姿的思想“百花”。对于社会思潮中合理的因素、有价值的成分应加以吸收,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但决不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不允许动摇主流意识形态。

  (执笔:马静 刘广为)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