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张晖明:国资国企新一轮改革如何推进
张晖明
2013年02月03日10:21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新视野下深化理解改革

深化理解国资国企改革的任务和内容,需要有新的参照系和新的视野,要在新发展战略下重新看待国资国企改革,要改变对国企概念的传统认识,要从以企业为对象的改革思考,转向以企业运行为对象的改革思考,要在国际背景下定位国资国企。

当前,如何深化对国资国企改革任务和内容的理解,需要有新的参照系和新的视野,我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要在新发展战略下重新看待国资国企改革。进入21世纪,我们整个国家改革推进的思路发生了变化,转向了“整体推进”,即把改革融合在不同区域整体推进的体系里面来实施。从2003年到现在,中央政府连续颁布了十多个区域推进规划。所以,国资国企的改革,应该放在改革策略变化的大背景下来看,不能就国资国企来讨论国资国企,应该从整体体制构建的角度来看国资国企改革。

第二,要改变对国企概念的传统认识。今天的国有企业是由政府授权运营的国有控股公司,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那些国资与其他非国资共同出资的企业,我们不能直接叫它为国企,为什么?因为多元出资场合的公司治理,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话,是出资人大会。如果我们将传统国企概念覆盖在今天这种企业身上,就会混淆“国有全资企业”与“部分国有出资企业”的不同。

第三,要从以企业为对象的改革思考,转向以企业运行为对象的改革思考。以企业为对象的改革思考,就是改成公司制就成功了。但是以企业运行为对象的改革思考,就意味着要创造企业之间平等竞争的环境,这就要求国有控股公司或者有国有资本参与的企业,在定价上、经营上不能有特权。因此,产权关系基础上要考虑组织体系,组织体系基础上要考虑到领域开放,要考虑到价格的平等性等等,也就是要以一种复合的思维方式来推进系统变革。

第四,要在国际背景下定位国资国企。今天国际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我们所说的全球化,是有选择地利用外部市场,今天是必须按国际惯例使自己作为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样一个国际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定位国资国企呢?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出现了一个“大的不能倒”现象: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美国3000家银行中差不多有300家破产了,但是大的银行、大的金融机构,政府不能让它倒,政府接管。那么,政府接管是不是就是国有化,就是社会主义呢?从美国的例子看,显然不是。从这里我们得出一个对基础经济理论、对公有制的新认识:在一定背景下,所有制的选择配置只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央企、国企怎么走出去?我们去购并人家的企业,人家说你是国企,给你设门槛。所以我们不能再沿用国有企业这个概念,而应是“多元出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当年联想去收购IBM,美国国会贸易委员会就批准,中海油去收购优尼科就不批准,中海油的出价甚至还比竞争对于高出10个亿,但就是不批准,就是不卖给你,为什么?因为你是国企。在美国人眼里,国企行为就是政府行为。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关注的地方。

我们需要把国企改革和国资改革放在这样的一个新视野和时代背景下来加以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一、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二、要联系经济发展阶段特点和区域发展使命来思考国有资产的配置;三、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不一定表明其属性,换句话说,企业国有化,不等于就是社会主义;四、国企改革需要与产业规制、政府职能转变、资产定价体制改革关联配套;五、国有资产通过证券化处理,可以实现与市场的相融,赋予它灵活性,不断改变其存在形态。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