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丁元竹:从国际经验看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创新
丁元竹
2013年01月24日14:39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全球正处于一个把绩效管理摆在重要位置的时代。1997年的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把重点放在绩效管理和服务供给上,随之,一系列的多元测量工具也应运而生。美国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联邦到地方政府都以立法的方式推动绩效管理。加拿大1997年引入绩效账户,世界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除政府外,个人和私人部门也引入绩效评价。例如,Compstat被引入改革纽约市的警察系统。Citistat作为美国巴尔迪摩的一个衍生模式用来管理人力资源。这两个系统都是用计算机提供即时绩效信息,以实现预定的绩效目标。绩效合同成为这个广泛运动的一部分,过去几年中,合同绩效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日趋复杂化。各国政府对于使用合同来改善绩效的兴趣与日俱增。
  发挥非资本资源的作用。随着居民对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资金越来越短缺,包括志愿者在内的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非营利部门在政府承担起重任之前就在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如慈善事业。非营利部门的兴起,尤其是非营利部门承担起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公共部门就变得复杂起来,奥斯特罗姆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她提出了多中心理论来解释和说明这些现象。进入信息社会后,人类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发生了更加明显的变化,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社会组织的出现,使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出现了新的特点。准确地说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到底发生了多大变化现在还不是非常明晰,因为,它取决于诸多条件和因素。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是由美国著名社会批评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来的。该书指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模式在社会结构和市场结构都会呈现扁平化特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在这种经济模式中,法人意识和合作精神会密切合作,社会企业家人才辈出,创造出把营利部门和非营利部门有机结合起来的体制机制,目前这种兼具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特征的组织已经在世界各地萌发出来。
  提升市民、家庭和朋友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欧洲经验表明,市民家庭和朋友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发挥的作用超过了一些专业机构。在实践中,它们遇到的关键问题是,政府如何利用和发挥这些已经形成的巨大社会力量。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丁元竹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