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十八大报告包括党章修改中对改革开放的强调让人印象深刻,新一届中央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对改革开放作了明确宣示,这都让人充满期待。您的第五个体会是什么?
李景田:第五个体会是:“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状态。
记者:胡锦涛同志对“两个务必”的强调让人记忆犹新。
李景田: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结尾处,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同志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真的很有针对性。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古人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一个人来讲是这样,对于一朝一国来说,也莫不如此。
这里我再举几个我国历史上由于没有忧患意识,由于骄傲而迅速亡国的例子。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全国的封建帝王,灭六国、平天下、设州县,政绩显赫。他所建立的封建统治方法延续了许多年,他之所以给自己起名叫“始皇帝”,是想把他的帝业传万代的。但他后来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传到他儿子胡亥那辈,秦朝就二世而亡了。隋朝的隋文帝杨坚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建立了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行政管理框架,一直到现在还用着。隋炀帝从他父亲隋文帝手中接掌皇位时,全国的经济实力是比较强的。他开始也想有所作为,重建西域交通,修驰道,筑长城,开通大运河,对维护国家安全和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是有积极作用的。他创建的科举制度也延续了近1300年,直到封建社会后期才把它废除了。但是,他役使民力过度,苛政猛于虎,加之他穷奢极欲,纵情声色,造成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而起,最后被迫自缢于江都,隋朝也是二世而亡。清朝之前是明朝,在明清之间还有一个短命的王朝——大顺朝,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建立了大顺政权。李自成1644年打进北京,但他骄傲自满,特别是身边的将领牛金星、刘宗敏等追求享受,烧杀抢掠,忘记了吴三桂这股势力,特别是忽视了屯兵在山海关外的清兵。当时比较清醒的是李岩,但这时李自成不信任他了。结果李自成在北京待了40多天就被赶了出去。不长时间,大顺朝也就灭亡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对此有深刻的描述和评价,发人深思。毛泽东曾指示把这篇文章印成延安整风文件进行学习。有趣的是,在这三个短命的王朝之后,出现了三个盛世:汉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出现了文景之治;唐朝统治者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出现了贞观之治;清初的统治者吸取了明朝失败特别是大顺朝在北京的教训,出现了康乾盛世。三个短命王朝之后相继出现三个盛世。一个东西反复出现,那它后面一定有规律在起作用。这个规律就是谦虚就兴旺发达,骄傲就招致失败。
记者:历史的规律如此昭然,真是教训深刻、发人深省啊。
李景田:所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才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的滋长。谁骄傲谁失败,这就是规律。谁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记者: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虽然时代不同了,社会体制也不一样,但不管什么样的时代和体制环境,都要戒骄戒躁。
李景田:是这样,而且我们现在更要戒骄戒躁。虽然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面前的任务更为艰巨。世界的事情是复杂的、多变的。在前进的道路上,可以预见的和不可能预见的困难、矛盾、危机随时都可能发生。因而,领导伟大事业的领导者们的忧患意识,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大以后,在“风景这边独好”的广泛赞誉下,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上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提醒全党戒骄戒躁、保持清醒头脑。在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说:“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这充分显示出党中央十分理智,十分清醒,实在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