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2013经济学家寄语:增强改革的“实质性”
2013年01月04日15:4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李扬)

  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超过8%,通货膨胀率可能微升至3%-3.5%。

  未来5到10年,我国经济将从过去30余年的“结构性增速”逐步转向“结构性减速”轨道。根据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模型预测:2011年-2015年,我国潜在增长率约为7 .8%-8.7%;2016年-2020年,降至5.7%-6.6%;2021年-2030年,进一步缓慢回落至5.4%-6.3%。我们称这种减速是结构性的,主要指的是,就经济结构而言,我国的制造业就业率已达峰值,经济增长开始越来越多地依赖服务业部门的发展,而在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于制造业。就生产要素结构而言,我国劳动力的增长率已经趋减,经济增长开始越来越多地依赖资本和技术进步,而资本回报率低、技术进步缓慢,一直是我国经济长期存在的弊端。根据对G D P的非农就业弹性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关系的分析,2013年-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若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就能保障城乡就业基本稳定。

  未来5到10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宜从“平稳较快”转变到“稳速增效”上。所谓“稳速”,就是将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潜在增长率区间并依据它的趋势变化进行增速目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绝不刻意追求超越潜在增长率。所谓“增效”,就是要尊重经济规律,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可持续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并借此改善收入分配,防范金融风险。相应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应当从行之多年的需求管理,全面转变到以完善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供给管理上。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迟福林专栏
· 常修泽专栏
· 隆国强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