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09:01 来源: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根基,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们正处于工业化过渡期,产业结构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时刻,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广阔,实体经济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以更大的力量发展好实体经济,从而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更大的力量发展好实体经济,首先要强化和提升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力。这些年来,“中国制造”闻名世界,但我国仍旧只是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我们的许多产品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中低端,生产规模不小,但利润水平很低,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也容易引起国际贸易的争端和摩擦,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专家提出,实体经济要保持长久活力和吸引力,就不能在产业链的低端徘徊,必须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分析世界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特点与规律,紧紧抓住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具体而言,既要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引导“中国制造”的企业学习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家的精工制造、高端制造,从而真正为中国经济打下扎实的实业基础;同时还要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看到,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投资回收周期长、市场风险较大的特点,因此推动其发展不仅需要产、学、研各方资源集聚融合,也需要资本力量强势推动。未来一段时期,要通过制定完善财税金融、科技创新、资源环境、基础配套等政策扶持体系,加快形成资本向新兴产业流动、资源向新兴产业集聚、人才向新兴产业集中的良好格局。
以更大的力量发展好实体经济,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要着力从改进政府服务和加大政策扶持两方面入手。一是要着力改进政府服务,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服务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智力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积极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引导企业专注于实业、主业,切实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要着力保障实体经济企业发展所需的要素资源,破解要素资源瓶颈制约,通过“轻税薄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当前,税费负担过重,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不仅要在人才、资金、土地和水电等方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保障力度,还要对实体企业实施全方位的政策引导,通过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减税减费等具体措施,为企业减轻负担,提高实业的投资回报,让做实业的人真正感到有奔头、能致富。
以更大的力量发展好实体经济,还要注意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实体经济的发展无疑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支撑。2005年和2010年,中央两次颁布“非公经济36条”,再三强调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今年以来,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相继制定出台了42个“新36条”的实施细则,铁路、市政、能源、电信、金融、卫生、教育、出版等领域加快向民间资本开放,在消除制约民间投资发展障碍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接下来,就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特别是要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在不影响国计民生基础稳定的前提下,打破“玻璃门”,努力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发展环境、各类经济主体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保护的法制环境。
以更大的力量发展好实体经济,也要下大力气发展虚拟经济。我们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要弱化虚拟经济,相反,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但下大力气发展虚拟经济,是要使虚拟经济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原。任何虚拟的东西,只有最终落到实体上才有意义。因此,要发挥好金融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构建与企业结构相匹配的多层次融资体系,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执笔:陈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