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高红贵
编者按 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一个巨大而浩繁的系统工程。本版今天四篇文章,分别从制度设计、循环经济的着力点、转变水资源利用方式、武汉沉湖湿地保护的具体实践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这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通过制度去规范人的各种可能影响环境的行为。
建立能够体现生态价值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要建立一种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目前,我国资源性产品(石油、天然气、水、土地、电力、煤炭)价格大多数由政府控制,整体价格偏低,没有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不但难以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起到节约使用资源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反而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实施能够体现生态价值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重点应该包括: 建立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虽然目前中国已经实行了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煤价开放、油价与国际接轨制度,但管理体制和价格关系混乱,价格水平偏低,而且还有很多资源仍停留在无价和无偿开采阶段。要改变这种价格管理制度,必须根据各生态功能区的环境功能与环境资源承载力,将资源自身的价值、开采成本、环境代价等均纳入资源价格体系。通过完善资源价格体系结构,为资源有偿使用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边界清晰、权能健全、流转顺畅的资源产权制度。
尽管中国的自然资源产权开始了适应性的变迁,但自然资源产权至今尚没有真正走出公共所有、政府管制的计划供给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自然资源产权主体、使用权主体单一,自然资源所有权主体缺位以及公权主导形式下导致的委托代理和寻租,自然资源产权交易限制严格、产权流转制度严重欠缺、资源配置效率低。创新产权制度是克服中国自然资源浪费严重、实现资源有偿使用的根本性制度。推进以资源节约为核心目标的自然资源制度创新,形成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强化各级地方政府的资源管理权责。 强化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制度。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赋予了未来自然资源管理新的内涵。这就是在资源开发利用和分配过程中,要考虑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福利,要考虑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的耦合,正确处理资源管理与资源产业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财政的配置职能,做好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管理工作。
建立能够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制度推进机制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一个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过去我们定义产品,是从市场的角度,现在我们必须从生态的角度来定义产品。也就是在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再破坏生态。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制度安排,而且是一种生态创新和满足社会对生态产品需要的能力。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着力点在于要重视生态修复,让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由于生态系统总体上是公共所有或公共享有的,所以,生态产品一般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生态产品适合由政府来制造和提供。政府要为生态产品的私人提供者提供制度激励。因此,生态产品的供给不能依靠市场化运行机制,而需要一个制度层面的强力推进机制。比如绿色投资、生态补偿等等。 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亟须绿色投资。进行绿色投资,保护资源环境是每个国家和地区政府的责任。政府可以直接利用财政资金投资于环境资源保护领域,也可以对投资项目通过合作方式投资入股进行绿色投资。企业绿色投资,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进行的。政府应该通过环境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把资金投入到生态产品的生产上,力求让企业从源头上向人们提供信得过的生态产品。特别是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的绿色投资,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实施,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给予一定年限的产权等方式来激励私人投资主体投资于绿色公共服务产业。 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亟须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这样一种经济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让生态“受益者”付费;通过体制创新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通过机制创新激励投资者从事生态投资。这一制度的实施,既离不开市场机制,又离不开政府的强制力和执行力。因此,必须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共建共享、政府引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和因地制宜积极创新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出台生态补偿办法,具体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实施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增加生态产品的供给。
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考评制度
科学的生态文明考评制度是转变观念的指挥棒。 改变唯GDP的观念。工业文明的发展目标是单纯追求GDP,用消灭生态价值来创造经济价值,在获得最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毁灭了巨大的生态价值。唯GDP的思想观念,不仅支配着各级领导干部,而且支配着干部的考核与任用,必须加以改变。 增加生态文明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切切实实提高生态指标在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中的比重,提高考核结果使用的实效性。注重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注重探索干部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问责机制。湖北省在《关于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严格的生态文明评价制度,对因行政不作为或作为不当,完不成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生态环境事故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地方、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把资源损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科学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生态经济方面(产业结构、主要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方面(空气质量、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绿化和环境基础设施)、生态文化方面(环保意识、生态文明认知程度、生态素质提高、生态创建活动)、生态制度方面(绿色投资、科学执政、环境信息公开)。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要因地制宜,要有针对性,要将工作落实到实处。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导)
(来源:湖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