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王岐山为何说“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2012年12月05日07:5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王岐山开会谈反腐禁念稿 专家建议官员公开房产

邵景均:对腐败只要真反,就有办法、有希望

黄苇町: 百姓期待反腐败斗争的新突破

中央纪委就反腐问计专家学者

周淑真回应网友提问 财产公开能否先从高级领导干部开始

姜明安:打响反腐败五个战役

人民网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张湘忆)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参加座谈会的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就反腐败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现就网友提出的问题与专家解答进行摘编。

网友提问一:王岐山为何提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姜明安:政治学上有“人性善假设”和“人性恶假设”两种不同的理论。“人性善假设”,要对任何人予以更多信任,对政府官员更应“用人不疑”。“人性恶假设”则指对任何人都应予以更多的警惕,对政府官员“先小人,后君子”。两种理论都存在不科学之处。

王岐山提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即指对公职人员,对纪检监察系统的干部,既要信任,又要监督。

网友提问二:官员财产公示阻力和难点在哪里?

姜明安:有技术层面的问题,如存款实名制、国外境外存款查询、现款交易多导致核查困难的问题、父母子女财产难区分问题,等等。但真正的阻力还是我们的认识问题。一些人对官员实有财产没底,害怕与普通百姓差距太大,引发社会不满。官员之间因财产差距也可能产生矛盾。再加上一些腐败官员,害怕其财产公布会导致他们更快暴露,必然会以各种借口阻止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出台。我们要给新一代中央领导一点时间去做排除障碍的工作。新一代中央领导也要运用政治智慧去排除障碍。

网友提问三:网络反腐的前景怎样?

姜明安:网络是反腐败的一件利器。然而这个利器运用不好,也可能产生某些副作用,伤及无辜。我们可以通过立法对网络反腐进行规范,使其负面作用降至最低。另外,我们要将网络反腐、平面媒体反腐、社会反腐尽量与体制内的反腐结合起来,使之形成浩浩荡荡的反腐浪潮,使腐败真正成为“过街老鼠”,无处逃遁。

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总体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
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
(责编:张湘忆(实习)、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