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纪委和党委之间关系
纪律检查委员会如何对同级党委进行监督?这是目前社会上讨论得十分热烈的一个话题。然而本文认为,这事实上是一个伪命题。从《中国共产党党章》来看,它根本就没有赋予纪律检查委员会监督同级党委的职能。《党章》第四十四条规定,“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发现同级党的委员会委员有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可以先进行初步核实,如果需要立案检查的,应当报同级党的委员会批准,涉及常务委员的,经报告同级党的委员会后报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批准”。这意味着,首先,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检查对象是党委委员或常委,而不是党委或常委会。其次,在对党委委员进行立案检查之前,需要获得同级党委的批准,因为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受同级党委领导的,它不可能有完全的独立办案权。最后,如果检查对象是常委,还必须报上一级纪委批准。为什么呢?因为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干部管辖权限,党委常委根本就不在同级纪委的管辖权限之内。以省级为例,省纪委管辖对象是地厅级干部,党委常委是副部级,属于中组部和中纪委直接管辖的干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律检查委员会没有职责,也不可能对同级党委进行监督。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纪委的独立性呢?现实的一个做法就是加强纪委的垂直领导。在党的十二大之前,双重领导体制有一个附加要求,就是以同级党委的领导为主。十二大取消了这个要求,这样从纸面意思上来说,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的领导权是平等的。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同级党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纪委干部的升迁和待遇,纪委所掌握的资源等,对纪委的影响力必然更大一些。无论是强调“一把手”负责制,还是强调集体领导,对于保持纪委工作的独立性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我们的实证分析表明,在过去几年中,中纪委直接委派纪委书记,并且60%的省纪委书记是异地任职的情况表明,在大的制度框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中纪委也在加强对省纪委的领导,以增加省纪委工作的独立性。然而,能否将纪委直接改为由上级纪委领导呢?这可能会遇到需要大幅度修改党章的问题。根据《党章》的现行规定,纪委需要向同级党的代表大会负责。这是一个制度上的障碍。
五、结 论
本文使用制度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权威性、独立性、廉洁性和专业性四个维度,剖析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在改革时期的历史变迁。基于省纪委书记职业背景的实证研究表明,纪委的权威性、独立性和专业在改革时期有了明显的发展,廉洁性也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这是中国近年来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纪委和检察机关以及党委之间的关系,并对于其未来的改革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用纪委书记的职业背景和经历来评价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的地位和职能变迁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该研究假设纪委的权威性、独立性、廉洁性和专业性在很大程度上系于纪委书记一身,这具有一定片面性。以专业性为例,纪委书记往往属于纪律检查机关中年纪比较大的一代人,在中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纪委书记的教育背景显然不能等同于纪委工作人员的平均教育背景。其次,该研究比较关注从技术层面来衡量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地位和职能,而比较少地考虑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因素。例如,纪委工作的独立性显然不仅取决于纪委书记的在各地、各部门的任职经历,而与纪委在整个国家廉政体系中的定位有关。尽管如此,本研究还是为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历史变迁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纪委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纪委的改革也是中国共产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Yang,1984)。对于许多人来说,纪委似乎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然而本研究通过实证数据表明,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纪委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在朝向良好的反腐败机构努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然而,纪委的未来改革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在中国国家廉政体系中的位置。这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过勇,2007:《经济转轨、制度与腐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孙军,2004:“张家界‘下派纪委书记’试验”,《南方周末》,2004-01-08。
孙晓静,2006:“群众参与反腐败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6,11:24-25。
熊义志,2008:“中国省委书记职业模式变迁(1977-2007)——基于资历结构的分析”,《国情报告》,2008,14。
中央纪委,2005:《陈云与中央纪委》,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Gong,Ting,2008.“The Party Discipline Inspection in China:Its Evolving Trajectory and Embedded Dilemmas.”Crime,Law and Social Change.(49):139-52.
Goodman,David S.G.,1980.“The Provincial First Party Secretar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49-78:A Profile.”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10(1):39-74.
Guo,Yong,2008.“Corruption in Transitional China:An Empirical Analysis.”The China Quarterly.(194):349-64.
He,Zengke,2000.“Corruption and Anticorruption in Reform China.”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33):243-70.
Li,Cheng,Lynn White,1990.“Elite Transformation and Modern Change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Empirical Data and the Theory of Technocracy.”The China Quarterly.(121):1-35.
Li,Cheng,Lynn White,2003.“The Six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Hu Gets What?” Asian Survey.43(4):553-97.
Ma,Stephen K.,2008.“The Dual Nature of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in China.”Crime,Law and Social Change.(49):153-65.
Manion,Melanie,1997.“Corruption and Corruption Control:More of the Same in 1996.”China Review.33-56.
Pope,Jeremy,2000.Confronting Corruption:The Elements of a National Integrity System.Berlin:the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Teiwes,Frederick C.,1974.Provincial Leadership in China: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Its Aftermat.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China-Japan Program.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07.Global Corruption Report.
Sullivan,Lawrence R.,1984.“The Role of the Control Organs 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1977-1983.”Asian Survey.24(6):597-607.
Wedeman,Andrew,2004.“The Intensification of Corruption in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180):895-921.
Young,Graham,1984.“Control and Style: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s since the 11th Congress.”The China Quarterly.(97):24-52.
Zang,Xiaowei,1993.“The Four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CP:Technocracy or Political Technocracy?” Asian Survey.33(8):787-803.
(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