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就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温州的生动实践。”这句话来自十八大代表陈德荣,浙江省温州市市委书记。在十八大会场外,今年刚刚建立的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正以“局部试水”的方式为中国金融改革探路;在十八大会场内,陈德荣则屡次被中外记者追问温州金改的时间表和细则。与此同时,一部名为《温州一家人》的电视剧正在银幕上热播,而它的原名更能体现出这部剧的历史感——“中国故事”。
30多年来的中国故事,其实就是改革的历史;人们关注那些包括温州在内的先行区与试点区的动向,其实就是在观察改革的未来。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了86次“改革”——章节段落叙述的改革目标,字里行间流动的改革精神,遣词用句展示的改革气魄,再次拨动了中国社会的神经。
解释中国奇迹,改革无疑是第一关键词。30多年改革实践,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拥有世界上最大社保网络的国家,成为人类发展指数上升最快的两个国家之一,近年来更是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严峻形势中一路逆势而上、转“危”为“机”,抵御风险能力让世界瞩目。而更为重要的是,改革精神也使中国产生了巨大的消化前沿科技与世界文明能力,形成了具有内在竞争性与创新性的开放型社会,并在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民主法治上,逐渐展示出了一个国家的现代性特征。
改革已经深度塑造了中国,现在这种塑造正进入一个艰难却关键的阶段。改革初期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的帕累托最优的状况已然改变,深水区的改革必然要重新进行利益分配,也必然会引起不同阶层间的激烈博弈。此刻,财税金融改革正谨慎探索,收入分配改革已进入倒计时,它们其实早已超越了地区性、领域性改革的范畴,成为了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的“交叉点”。这意味着,今天的开山破路,对象不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水面下巨大的基座。
然而,如果因为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就彻底否定改革,这不啻一种因噎废食。改革本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广义上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手段。今天我们面临的诸多问题,恰恰源于改革还不成熟,还不到位。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这是继续深化、大力推动改革的宣言和动员,也是对改革紧迫性的清醒认识。
从改革本身看,依附于旧体制上的旧观念、旧思想和“潜规则”,具有巨大的抗压和回弹能力。如果改革没有持续性和力度性,诸如“大政府思维”、“官本位思维”、行业腐败与权力寻租的潜规则就会迅速自我修复,消耗改革成果,破坏甚至瓦解珍贵的改革共识。
从发展角度看,体制的变化、发展方式的变革与经济成果之间有一定的时差。
平均GDP10.7%的高增速,并不意味着现行体制十分契合经济发展规律,而更应看做是几十年来改革中良性因素累积的结果。因此,越是高增长,越不能在现有体制上观望,越要谨防下一个发展周期因为制度空间狭窄和新动力不足而出现困境。我们在发展上要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在改革上要注重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这二者的结合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
从稳定角度看,由环境问题、劳资纠纷、违法征地拆迁等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有抬头趋势,这背后是社会上普遍弥漫的紧张气氛和焦虑情绪,更深层则是对权利平等和分配正义的诉求。如果不通过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纾解这种情绪,中国稳定的发展环境将会在内部遭到破坏。
今时今日,改革已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十八大报告中,“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表述,赢得了响亮的掌声,正是因为它们道出人民心声,切中改革焦点。而报告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的详细论述,其实也给出了未来改革的大方向——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之间互相跟进,彼此提供空间和支点。
面对十八大全面的改革部署、中国民众强烈的改革呼声,我们应勇于变革、永不停滞,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与法治精神,严格防范利益格局固化的情况出现。改革必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这应成为今天深化改革的响亮战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