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认识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就是要立足我国国情,针对各类国有资产的属性和特点,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保护好、利用好、经营好各类国有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各类国有资产的作用,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一)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一方面要求国有经济不断增强控制力和影响力,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求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活力和竞争力,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这需要以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保障。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国务院、省(区、市)、市(地)三级国资监管机构相继建立,明确了政府层面的出资人代表,大部分经营性非金融国有资产纳入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99件,地方政府和国资委发布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制度2800多件;强化了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产权管理不断加强,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制度和收益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这一系列重要举措,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但目前,各类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机制和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管不到位、配置不合理等现象;一些特定行业的企业国有资产还没有纳入新的监管体制,出资人职能还没有完全落实,国资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使各类国有资产更好地发挥其经济社会功能,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二)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这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对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实际上是政府的附属物与延伸,政府很大精力放在管理国有企业上,企业的生产、经营、人事都是由政府直接管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被赋予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但仍然没有从体制上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2000年国家撤销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减少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2003年国资委的成立从机构设置和制度安排上解决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问题,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机构设置上把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出资人职能予以分离,明确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不再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监管机构不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责,有力促进了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但目前很多改革措施还不到位,一些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仍然对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监管机构也还承担着一些带有公共管理性质的职能,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促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各级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业脱钩,把精力集中到社会公共管理上来。
(三)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四个特征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密切相关,产权清晰要求国有企业出资人必须到位,权责明确要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必须落实,政企分开要求政府不直接管理企业的经营事务,管理科学要求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促进了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运营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2002年至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由8.53万亿元增加到39.2万亿元,年均增长 18.5%;实现利润由 3786.3亿元增加到2.58万亿元,年均增长23.8%;上缴税金由6960.4亿元增加到3.45万亿元,年均增长19.5%。2002年至2011年,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营业收入由3.36万亿元增加到20.5万亿元,年均增长22.2%;实现净利润由1622.3亿元增加到 9136.1亿元,年均增长21.2%;上缴税金由2926.8亿元增加到1.7万亿元,年均增长21.8%;资产总额由7.13万亿元增长到28万亿元,年均增长16.4%。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仍然面临着许多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加快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总体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
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