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公平可持续作为改革的基本导向,不断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新突破
1 .改革是实现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指出,未来10年中国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性转折期,中国的改革能否取得新的突破,决定着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张宇燕指出,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来自贸易的收益,也就是斯密增长;第二个源泉是技术创新,即熊彼特增长;第三个源泉是制度创新,即诺斯增长,让制度创新提供更好的激励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在增长的三大源泉中,制度创新对中国最重要,只有制度创新才有新的制度红利。
2.要以公平可持续为目标,凝聚新的改革共识。迟福林指出,未来10年是对我国转型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关键时期,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走向公平可持续,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战略目标。把握城镇化带来的历史机遇,需要在转型上取得共识,更需要在改革上取得共识。第一,坚持消费主导,把推进人口城镇化、释放13亿人的消费需求作为最大的经济结构调整;第二,坚持民富优先,使城镇化真正承载起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功能,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社会结构;第三,坚持绿色增长,推动绿色城镇化;第四,坚持市场主导,调动社会资本力量推进城镇化;第五,加快政府转型,以公共服务为中心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能够有效地履行公共职责。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提出,新阶段的改革要把公平正义作为最基本的取向以凝聚改革共识。第一,公平正义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症结所在,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公平正义的问题;第二,公平正义的改革取向有利于形成广泛共识,弥合分歧;第三,公平正义的改革方向符合我国发展的基本方向。
中改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常修泽提出的改革战略愿景是构建三个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一,包容各种改革力量,构建中国改革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二,包容两岸和平发展的力量,构建两岸“聚兴中华”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三,吸收西方和东方文明的精华,并促其相互交融,构建当代制度文明“大屋顶”。
3.重新定位政府经济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指出,中国未来经济能不能顺利转型,取决于政府经济管理方式能不能发生根本性改变。一是由管制型、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二是由单一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治理型;三是由手工作业型转向电子网络型,成为智慧型政府。政府转型的要害是重新定位政府经济职能。第一,转变政府管理的理念。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第二,削减政府权力;第三,进一步确立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地位。
4.把公共治理体系改革作为改革的关键环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指出,公共治理体系是中国未来转型发展的关键。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包括发展方式转型难、资源环境约束破解难、和谐社会建设难、认识不一致改革难,最根本原因都是公共治理体系的改革滞后。因此,中国新一波的改革应当聚焦在公共治理体系,目标是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现代公共治理体系。在这方面,有四个核心任务:第一,最核心的突破点是党内民主机制的建设;第二,现代理性政府体系的建设;第三,完善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为基础的公共政策整合机制;第四,推动审判独立,建设法治政府,完善依法治国。
5.积极准备新一轮整体配套改革。刘克崮指出,要用一年左右时间,积极准备新一轮的整体配套改革方案,特别是价、税、费、财、金、房地联动的综合配套改革。主要涉及十项内容:收入分配改革、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房产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层次化、农村改革、统计体制改革、“走出去”协调管理机制改革和上层建筑改革。
作者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