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中国--理论--人民网
人民网

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中国

记者 李智勇 智春丽 魏本貌

2012年11月15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覆盖城乡的保障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事关解决百姓后顾之忧。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从“加快建立”到“全面建成”,再到“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这些新提法,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采访中了解到,各地都在积极编制保障之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力度不断加强。

  以北京市为例,社会保障各项标准显著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从2006年的每月640元增加到2011年的116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310元增加到500元。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也得到了代表的关注。来自湖北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代表呼吁,希望能进一步提升贫困山区残疾群众的生活补助。

  养老金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代表们表示,应该按照报告要求,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并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江西南昌市西湖区廉租房工程一期河畔小区住户李建华说:“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保障房建设,还提出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未来我们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国家也必定越来越强大。”

  

  方便价廉的医疗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事关人的全面发展。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身体健康是人的根本利益之一,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康的国民可以降低国家的医疗卫生负担,国民健康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各地正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公立医院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广西北海市委书记王小东代表介绍,三年多来,为彻底改变“看病难”的现状,政府对医疗资源分布重新进行调整,先后建成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市中医院住院大楼、铁山港区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它们在2011年陆续投入使用。

  2011年,北海市人民医院共完成门诊量超过77.5万人次,入院人数约2.74万人次,开放床位由原来的700张增至1050张,病床使用率91.4%,同比下降约2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患者“看病难、住院一床难求”的现象已得到缓解。

  采访中,许多代表对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的部署表示拥护。尽最大可能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实现“病有所医”,是群众的迫切期盼。

  

  幸福和谐的社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只有科学管理,才能维持健康有序的社会秩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按照十八大精神,加强和创新管理,必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凝聚各方面力量、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必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服务促管理;必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使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自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力量,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采访中,完善和改进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成为各地努力的方向。

  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社区服务中心职员赵广军代表说,这十多年来,他们积极地配合政府工作,协助居委会宣传普及各项惠民政策,引导青年人就业,帮助外来流动人口融入社区,参与楼宇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建立,发挥了社会纽带作用。

  代表们表示,行政资源下移,乃至动员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在源头上解决与老百姓利益最相关的事,是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的好思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在此持续发力,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分享到:
(责编:万鹏、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