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李忠杰:推动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理论--人民网
人民网

【第六篇】李忠杰:推动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2012年11月12日08:1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三、时代呼唤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放眼21世纪的人类社会,在全球性经济和政治联系不断加强的同时,各种文明的关系也愈益突出和深入。如何处理各种文明类型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了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世界丰富多彩的文明之间,既有交流、合作的必要,又有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两者怎么统一?关键是建立制度、程序和规范,也就是说,要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所以,我们在继续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提出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

1995年1月21日,我在《文汇报》发表文章,专门论述世界文明多样性问题,并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主张。在随后多年的一些文章中,又多次强调和论述了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问题。

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主张。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党的十六大在阐述我国的外交政策时,再次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该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党的十七大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可以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不仅正确对待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问题会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而且提出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主张,也应该是势所必然的事情了。

首先,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当代世界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越出国界,形成国际化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越来越多地与外部资源的利用和国际市场的开发联系在一起;而其国家利益和安全,也遇到了更大的风险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似乎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但其实,它也是一个文明问题。

世界范围的市场经济怎么运行?各国的经济贸易按什么规则往来?股票、证券、汇率、投资市场怎样健康发展?等等,都涉及到各种价值理念、制度体系、运行规则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大量规则,既是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建立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结晶。它反映了人类对于世界范围内经济活动规律性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准。这些规则的确立,事实上也是不同文明磨合的结果。而它的付诸实施,仍将会触及到不同文明对于同一个事物、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认识、不同观念问题。在每一桩买卖、每一次谈判、每一个协议的背后,我们都会发现不同文明的影响和作用。

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了使这样的全球化更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处于贫困状态中的人民,为了使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规范有序,我们就不能不加快国际文明新秩序的建设。

第二,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国际政治关系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全世界有60亿人口,1万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或部落,200个左右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建立的国家政权,数百个为不同利益而结合的国际组织,5000多种语言,5000多种宗教信仰。如此众多、不同形式的人类共同体,怎样才能和平共处于一个星球上?

联合国和其他类型的国际组织,从某种角度搭起了世界政治体系的框架,而无数的宪章、条约、协议、声明、公告等等,编织起了国际政治关系的经纬。所有这些,同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与当代世界的现实相适应的一种政治文明。

世界需要和平、安全与稳定。而这一切,不能仅靠武力来获得和维持。更多的,它需要人类文明的提升和应用。制定更加详尽、严格的文明规则,大力促进国际文明新秩序的建设,才能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相互之间的利益契合关系,才能对相互之间的文明抱有更加友善的态度,才能使用文明的手段而不是战争、掠夺等非文明的手段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三,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的需要。

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科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不仅会通过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而影响人们的价值体系,而且也会通过改变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从更广阔的领域来看,它还深刻地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格局。仅从100多年来电话、电影、电视的发明和发展,就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将会给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多么巨大的变化。

利用科学技术的成就,人们可以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加深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不仅推动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人类精神的升华。当然,作为某种程度上的双刃剑,科学技术也会被某些势力用来误导人们的精神生活,甚至从事邪恶的活动。因而,如何在科技领域按照文明的要求,制定更加科学的规则,引导和建立国际文明的新秩序,也成为一个迫切的要求。

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如何开展?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科技成果如何交流?哪些领域可以探索,哪些领域,如克隆人类、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应该加以限制和禁止?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建立起必要的秩序。

第四,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世界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需要。

当代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正在通过先进的传播手段广泛交流、渗透。因特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人类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在瞬时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成为可能。无处不在的电视、广播信号,传输着大量的信息,发布着这一部分人或那一部分人的见解,甚至使谣言像瘟疫般流行都轻而易举。在世界贸易总量中,已经有相当比例的份额是文化类的产品,从而使文化消费占据了人类生活的一大部分时间和空间。

自然,在这种文化的流转中,具有强大实力的美国占据着极大的优势。批量生产的美国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等,源源不断地流向地球的无数角落。世界各地的娱乐界充斥着美国制造的产品。其它国家也奋起直追,大力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与美国等进行激烈的竞争。

面对着如此规模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市场,或者还包括明里暗里的文化渗透,如果不赶紧建立国际文明的新秩序,怎能处理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冲突?怎能保证文化交流规范有序地进行?怎能限制文化霸权主义的扩张?

第五,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还是正确处理所谓“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关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人持有一种片面和盲目的“西方文化优越论”,并常常以此作为借口贬低、干涉、压制甚至侵略非西方国家。这种“西方文化优越论”,实际上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

人类文明的发展确实有差异。不仅有内容、形式的差异,而且就历史的某一个横截面而言,也会有发展水平和程度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能成为评价各文明类型对人类文明所作贡献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成为某一所谓“先进”文明压制甚至消灭所谓“落后”文明的理由。

为什么?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往往有某种文明居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异,这种地位往往会由新的其他类型的文明所取代,由此而造成新的历史横截面中新的文明格局。这种变动是延续不断的,所以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各种文明类型,很少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当古埃及文明已相当发达时,希腊与罗马文明还处于很低的层次。而希腊文明,在古代显然比中欧北欧的文明更为优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欧与北欧文明又超过了希腊文明。

当一种文明处于衰退状态时,我们不能否认其历史上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当一种文明比较先进时,也没有理由妄自尊大,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

古代巴比仑文明,虽然后来衰落了,但它的文明成就,如创造楔形文字、编制汉谟拉比法典、测出圆周率为3,确定太阴历法并设置闰月等,谁能否认其对人类的贡献?当中国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并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时,今日的“美国文明”当时还没有诞生,谁又能借这种差异而否认美利坚民族生存、发展的权利?即使在同一时代,无论较为先进的文明类型,还是相对落后的文明体系,都可以对世界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都有自己值得珍视的精华。

所以,后进的文明要向先进的文明学习,并抛弃自己的糟粕,但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而先进的文明则要帮助落后的文明,但没有理由以“文明霸主”自居,鄙视其他文明的国家和民族。为了解决对待文明类型的种种偏见,推动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世界需要和平、安全与稳定。世界也需要走向更高程度的文明。所以,我们在努力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同时,应该及时和响亮地提出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

分享到:
(责编:赵晶、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