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

薛慶超

2017年12月21日15:1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二、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闡述問題,啟迪思維,貫通古今,為治國理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有力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歷史智慧和政治智慧,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說明問題,解疑釋惑,闡述理念,推動發展,使人們從中得到啟發和啟迪,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一個突出特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在美國演講時曾說:“上世紀60年代末,我才十幾歲,就從北京到中國陝西省延安市一個叫梁家河的小村子,我到那兒去當了農民,在那裡度過了7年的時光。我很期盼的一件事是什麼呢,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今后能夠經常吃肉。但是這個心願在當時是難以實現的。”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賦予“小康”科學內涵和時代內容:“翻兩番,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800美元,就是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作中國式的現代化。”。從此,小康社會作為經濟發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生活殷實、人民安居樂業和綜合國力強盛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社會發展階段。2013年習近平向國際社會宣布,中國未來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從古人向往“小康”到鄧小平提出“奔小康”,從“建設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既繼承前人,又不斷創新,引領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方向。為此,他提出“精准扶貧”,把“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指標”,使愈來愈多處於經濟文化落后狀態的“弱勢群體”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天理,接地氣,得人心,促發展,提升黨的民望,凝聚全民共識,是習近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的重大貢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改革創新精神,全力以赴,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習近平曾引用《詩經》“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商湯《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改革創新理念,說明自強不息、與時俱進、勇於改革創新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他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實地考察,“解剖麻雀”,集思廣益,總結經驗,主持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決定,確定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深化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隻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凝聚全民族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理念,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動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習近平多次引用法家經典“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強調依法治國重要性。他引用中華傳統文化闡述執法之道:“首先,領導干部要懂法,‘為官之義在於明法’。知道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明’也是讓自己懂法,在內心拉一條底線。其次,領導干部帶頭遵紀守法,所謂‘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才能讓法令順利推行。最后,領導干部執法時要公平正直,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習近平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他主持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時強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証執法、帶頭守法。”這是中國共產黨向全國全世界的庄嚴宣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歷史智慧,全面從嚴治黨成效顯著。他引用蘇轍“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來說明全面從嚴治黨、反腐倡廉是民心所向,刻不容緩。他引用《官箴》“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來要求領導干部清白做人,謹慎克己,勤懇創業。他引用孔子“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來強調為政須自身端正。他提出,全面從嚴治黨,要以上率下,“向中央看齊”。為此,制定“八項規定”,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 把“兩學一做” 落到實處。在反腐倡廉中,習近平指出:“為了更好地推動這一工作,需要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寶貴遺產。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於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他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決查處腐敗分子,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他緊緊抓住全面從嚴治黨這個主題,深化反腐敗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巡視制度和派駐制度,提高反腐敗力度﹔健全反腐敗制度建設,制定《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提高國際追逃追贓力度。習近平說:“鋤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堅持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加強反腐敗國際多邊雙邊合作,啟動“天網行動”,加大追逃追贓力度,將一批外逃多年的犯罪分子緝拿歸案。中國主動提出一系列反腐敗國際合作倡議,倡議構建國際反腐新秩序,贏得了國際社會尊重。反腐敗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眾給予高度評價。全面從嚴治黨,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提高,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更加鞏固。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行政管理改革》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