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31日08:5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學習文選】《學習文選》:牢記“不忘初心” 做合格共產黨員
【學習路上】習總書記青海之行:脫貧攻堅再攻堅,不破樓蘭終不還
怎樣才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2015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強調,要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協調抓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改革舉措,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點,對准焦距,找准穴位,擊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裡”和“最后一公裡”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詳細】
讓世界經濟之水活起來
“中方將同各方一道,發揚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伙伴精神,集眾智、聚合力,落實安塔利亞峰會及歷屆峰會成果,共同開創國際經濟合作新局面。”2015年11月30日,中國接任G20主席國之際,習近平主席就曾對辦好杭州峰會作出承諾、提出希望。一年后的金秋,站在世界經濟和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轉折點上,聚焦“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會議主題,讓深陷困頓的世界充滿期待。如何應對G20自創始以來所面對的最復雜、最嚴峻的挑戰?如何承擔起擺脫危機影響、引領世界經濟邁向新一輪增長的使命?【詳細】
以經濟哲學破解“公平之困”
作為經濟學的“哥德巴赫猜想”與哲學的人文關懷向度,公平問題一直是經濟學家和哲學家共同關注的焦點。從不同的研究范式出發,各種理論學說在堅守與融合中確實為詮釋公平思想平添了新的內容。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現實世界依舊深陷在“公平之困”中無法自拔,來自現實不公的“撕裂感”正不斷傳遞和轉化為理論內在的“緊張感”。因此,破解“公平之困”,無論是基於形而上的思辨,抑或形而下的實証,均需要增強問題意識,在反思中走出理論困境,從對話中汲取智慧滋養,以實現經濟哲學對“公平之困”的時代檢審。【詳細】
馬克思的“批判正義”
自近代以來,正義首先作為一種規范和制約人的行為和思想的理論原則而存在。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指出:一種正義理論至少在其最初階段只是一種理論,一種指導我們的正義感的原則。為此,羅爾斯特別提出了自己實現正義的“兩個原則”。羅爾斯的“正義論”雖然繼承和高揚了自由主義正義的大旗,但由於忽視或貶低了正義的社會歷史前提和基礎,仍是脫離社會現實的抽象理論自足和思想獨斷,因此隻能給予人們一種關於“正義的幻象”,而不能獲得“實質的正義”。【詳細】
以人民為中心講好中國故事
牢牢把握滿足群眾需求這一工作取向。天地之間,人為大。人類社會一切活動的根本目的,首先是為了人類自身過得更美好。但社會是不斷發展的,人民群眾的需求和關切也是不斷變化的,這就對如何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如今,由於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媒體的商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在商業競爭的巨大壓力之下,媒體經營管理者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看重點擊率、收視率、排行榜等。【詳細】
推薦新聞:
習總書記建黨95周年講話百余次提及“人民” 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