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學者專欄>>夏春濤專欄>>學術論文

“關鍵是我們共產黨內部要搞好,不出事”

重溫鄧小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論述【2】

夏春濤

2016年01月19日09:0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二、“如果一個共產黨員沒有這些精神,就決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

關於目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紀委五次全會指出,不良作風積習甚深,樹倒根在﹔腐敗與反腐敗呈膠著狀態。王岐山在十八屆中紀委四次全會痛斥說,有黨員無視規矩和廉恥,在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下,仍有一些黨員干部不收斂不收手甚至變本加厲,仍出現“塌方式腐敗”。

直面問題、不因成績沾沾自喜,這是自信和清醒的體現。需要思考的是,治理力度這麼大,何以形勢仍會如此復雜嚴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導致這種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主觀因素講,根源在於理想信念滑坡。

在執政特別是長期執政條件下,防止理想信念滑坡的挑戰性越來越大,黨內脫離群眾、精神懈怠等現象悄然滋長。毛澤東早有預見,在七屆二中全會就鄭重告誡全黨要做到“兩個務必”。鄧小平1957年4月在西安干部會上指出,毛主席在革命勝利后再三強調共產黨要接受監督,這是看得很深很遠的。此外,新黨員的黨性修養也有待加強。新中國成立、我們黨擁有執政資源后,是否入黨關系到個人的政治前途和發展空間,抱著功利目的而非理想信念入黨的人難免會多起來,導致黨員數量與質量不對稱。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嚴肅指出:“我們黨現在確實存在一個整頓的問題。這個問題,一九七五年就提出來了,現在還沒有解決。三千八百萬黨員,相當一部分不合格。” 所謂“不合格”,指那些靠打砸搶起家的幫派人物,也指官僚主義嚴重、搞特權等黨性不純的人。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選擇,也給黨的自身建設帶來新考驗。鄧小平敏銳指出:“我們自從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兩個方面的政策以來,不過一兩年時間,就有相當多的干部被腐蝕了。卷進經濟犯罪活動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嚴重情況,不是過去‘三反’、‘五反’那個時候能比的。”鄧小平告誡全黨,“要足夠估計到這樣的形勢”,“這股風來得很猛”﹔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應該提得更高一點,看得更深一點”。

隨后發展市場經濟,客觀上又加大了堅守理想信念的難度。江澤民分析說:“我們黨長期執政,使黨內一些人產生了貪圖安樂、不思進取的思想。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了新的環境,物質誘惑的因素增多了。”

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對黨內也有影響,蘇東劇變便是一例。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就此指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某種暫時復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他表示:“不要驚慌失措,不要以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胡錦濤將黨的建設在新形勢下面臨的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概括為“四大考驗”“四大危險”。他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指出,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

從趨勢看,世情、國情、黨情仍會不斷變化,這意味著我們黨面臨的考驗和危險有增無減,管黨治黨的難度越來越大。比較而論,脫離群眾是最大的危險,腐敗蔓延是最大的危害。不正之風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干部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黨性不純則作風不正,說到底是理想信念動搖、私心雜念膨脹。

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決定恢復其職務的中央全會上,鄧小平明確表示:“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員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他一再談到理想信念問題,強調領導干部要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絕不能搞特權、搞特殊化。1979年11月,鄧小平在某次會議上強調,為了整頓黨風,搞好民風,先要從我們高級干部整起。高級干部要起模范帶頭作用,把我們黨的艱苦朴素、密切聯系群眾的傳統作風很好地恢復起來,堅持下去。我們搞四個現代化,因為經驗不足,會面臨多方面的困難。隻有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充分走群眾路線,才能夠解決這些問題。鄧小平強調:“不要‘做官當老爺’,要反對‘衙門作風’,這是毛澤東同志的一些根本的思想觀點,現在我們還是應該按照這些思想觀點去辦事。”

1980年8月,鄧小平在一次講話中表示:“我們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實認真做好,不能放鬆。” 同年12月,又圍繞精神文明建設作了詳細闡述。他指出,要教育全黨同志發揚大公無私、服從大局、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精神,堅持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謂精神文明,不僅是指教育、科學、文化,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系,等等。沒有這種精神文明,沒有共產主義思想,沒有共產主義道德,怎麼能建設社會主義?黨和政府愈是實行各項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政策,黨員尤其是黨的高級負責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視、愈要身體力行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否則,我們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裝,還怎麼能教育青年,還怎麼能領導國家和人民建設社會主義!鄧小平贊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個人服從組織”“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口號是“庄嚴的革命口號”,強調眼下同樣要大大發揚長期革命戰爭中的革命和拼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他明確指出:“如果一個共產黨員沒有這些精神,就決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

1985年9月,鄧小平又分析說, 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他指出:“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斗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倫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 他要求新老干部都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加強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也談到思想政治工作,並振聾發聵地提醒說:“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

鄧小平的講話精神受到重視。從具體舉措看,上世紀90年代開始舉辦省部級干部專題理論研討班,十六大起中共中央政治局開始定期舉行集體學習。新時期歷次集中教育活動,組織理論學習、加強黨內思想教育都是重要環節,甚至開出學習書目。1998年7月,江澤民在學習鄧小平理論工作會議上強調,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一定要把改造主觀世界擺到重要位置,同改造客觀世界更好地統一起來。在十七屆中紀委三次全會上,胡錦濤指出,加強黨性修養,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每個領導干部改造主觀世界的終生課題。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將“科學理論武裝”列為首要任務。

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學習鄧小平講了六條,第一條便是理想信念。他說:“我們紀念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他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無比堅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堅定,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挺起的精神脊梁。”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站穩政治立場、抵御各種誘惑的決定性因素。他常說,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嚴重的病變,要防止“溫水煮青蛙”現象。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他的另一個形象比喻是“總開關”,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總開關”問題沒有解決好,這樣那樣的出軌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難免。在作風問題上,起決定作用的是黨性,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

習近平總書記還就遠大理想與現實目標的關系作了深刻闡述。他指出,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全力為現階段的目標而奮斗,但如果丟失了我們共產黨人的遠大目標,就會迷失方向,變成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

重視從思想上建黨、通過思想建設來推進作風建設,是我們黨的一大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保持這一政治優勢極為緊迫和重要,而挑戰與難度在加大。譬如,每次集中教育活動自上而下分批進行,主動性、積極性總體上依次遞減。不少單位和個人將活動視為上級下達的任務,被動完成規定動作,認認真真走過場。這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明顯改觀,但走過場現象依然存在。關於理想信念,體制內的人都會說,甚至都會講得慷慨激昂。表態很容易,關鍵是落實,做到言行一致。時任成都軍區聯勤部部長的朱和平少將在落馬前,發表《要堅守意識形態的“上甘嶺”》一文,以漂亮辭藻掩飾齷齪內心,實際上玷污了理想信念這類神聖字眼。探索在新形勢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做到務實有效,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每名黨員特別是干部應銘記入黨誓詞,自覺加強主觀世界改造,真正觸動靈魂,真正做到思想上入黨,努力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踐行者。

(責編:朱書緣、秦晶)